时尚头条网LADYMAX|时尚影响力媒体-专注报道时尚商业

奢侈品打假半推半就的背后

来源:LADYMAX时尚网责任编辑:Rita时间:2012年08月28日 09:45

(Ladymax.cn资讯)今年,奢侈品打假似乎愈演愈烈。前些天,著名户外品牌哥伦比亚发起大规模诉讼,起诉销售假冒哥伦比亚品牌商品的商户,商户家数达到36家。7月,奢侈品巨头法国路易·威登马利蒂公司(以下简称LV)在南京、合肥两地将30多家个体户告上法庭,每家均索赔50万元,总金额约2000万元。登喜路、卡地亚等品牌今年也都曾向南京法院提起维权诉讼。

 

奢侈品打假半推半就的背后 

 

不过,与此同时,在一片摇旗呐喊的打假声中,奢侈品做得好像又不怎么彻底,或者可以说是半推半就。因为这些打假“给力”的品牌在和小经销商斗智斗勇的同时,却纷纷表示“鉴定无门”,部分甚至没有售后服务电话。主动打假,却不愿意帮助买到假货的消费者维权,奢侈品打假,似乎显得不是那么纯粹。奢侈品打假半推半就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

 

  近日,世界奢侈品协会宣布与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打假工作委员会、国家公安、工商、质检等多部门等机构联合成立中国第一个专注于奢侈品领域的打假机构——国际奢侈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与打假委员会,并开始全国 “通缉”A货(A货是仿冒产品的统称。通常为服装、皮包、鞋、表等用品,仿冒对象一般为著名的国际高档奢侈品牌)。由于 A 货较其仿冒对象而言,价格非常低廉,因此能满足许多追求名牌但是资金不多的消费者。9月,该委员会将展开国际奢侈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与打假的专项行动与系列活动。

 

  LV掀起打假热

 

  7月以来,南京莱迪购物广场、环北市场、淘淘巷3家大市场和市场内约20家小商户轮流站到了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的被告席上。而他们面对的起诉方,则是LV。

 

  LV委托北京罗杰律师事务所状告这些小商户知假贩假,长期重复侵犯其商标权。LV向每一个小商户索赔50万元以及维权成本数万元,并追究市场管理方连带责任。这些被告所在的市场大都类似过去的北京秀水街,其所售商品大多价格低廉、品牌杂、仿冒品多,被称为“山寨集市”。

 

  很快,这股打假风暴也刮到了合肥。7月下旬,这家公司将合肥太阳城、白马商城的10多家小商户告上法庭。

 

  目前,这一公司在南京、合肥两地状告的商户已达30余家,索赔约2000万元。由于案件密集、诉讼内容相似,南京当地媒体笑称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近来成了“LV专场”。8月份,这个“专场”还有十几件官司要打。

 

  不仅LV,登喜路、卡地亚等品牌今年也都曾向法院提起维权诉讼。有关奢侈品品牌打假案件数量已远超往年。

 

  据一位与这家公司有密切接触的人士透露,路易威登选择这一时间点到南京打假,是因为南京旗舰店将开业。无独有偶,路易威登位于合肥的银泰中心的专卖店也将于近期开业。

 

  奢侈品为何热衷打假

 

  奢侈品品牌为何如此热衷于打假,一个数据也许就能说明问题:根据估计,冒牌货每年仅仅给法国的奢侈品行业就造成3万~4万个工作岗位和60亿欧元的损失。

 

  也因此,在打假行动中,法国最知名的奢侈品行业协会科尔贝协会显得尤为积极:推动政府通过立法来保障打假,同法国海关、机场、邮政快递部门以及信用卡企业合作打假,并发起很多打假宣传运动。今年5月30日,科尔贝协会借助海关和巴黎机场公司、法航和德高的合作,在法国机场贴出一万张富于幽默感的宣传海报,例如,在一个珑骧水饺包(珑骧品牌标志是一只奔马)上方写着“赌错的马会让您付出巨大代价”。科尔贝协会不仅在法国境内搞宣传,也一直努力在英国、捷克、匈牙利等其他欧洲国家海关和机场发布宣传海报。

 

  打假宣传运动对公众认知假货危害成效明显。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法国消费者清楚欧洲存在保护知识产权共同法律的比率是84%,在欧盟国家中高居第一。

 

  随着网络逐渐成为假货尤其是奢侈品假货的发展乐土,科尔贝协会也将打假行动延伸到网络。2009年末,科尔贝协会开始试图通过和大量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网站达成反假货宪章,不过,至今只有一部分网站签署了打假宪章。

 

  在打假方面,法国的其他政府部门也很卖力,法国海关和间接税总局知识产权保护分局负责人瓦莱里·拉蒂戈指出,我们设立新的网络海关部门专门对付网络假货,网络海关部门包括8名情报分析家和7名海关调查员。在法国,海关查获的假货从1994年的20万件增至2011年的890万件,翻了44.5倍;通过邮寄快递查获的假货是140万件。

 

  打假却不验货

 

  一般而言,消费者去诸如爱马仕、古驰、普拉达、香奈儿等奢侈品牌专柜,提出验货要求时,均会遭到拒绝。不提供验货服务、不出具正规的书面鉴定,这已成为大部分奢侈品牌的“潜规则”。

 

  无论是皮具、配件,还是化妆品、香水,消费者接触品牌的主要方式——专卖店或者专柜,其实并不提供真假鉴定服务。而品牌旗下的专属鉴定中心往往是“藏在深闺人未知”,即使中国区官网上也没有公开的联系方式。古驰中国总部设在上海,但无论是拨打114查号台,还是通过互联网搜索,都无法查找到古驰中国总部的确切地址或联系电话。

 

  与奢侈品专柜拒绝验货的冰冷态度相对应的是,以这些奢侈品名义贩售的商品已经在中国的大大小小的网店上遍地开花。淘宝网上,爱马仕商品6万多件。其中标榜“绝对真货”、“专柜验货”、“海外代购”的占很大比例。不少大型网站,也专门售卖奢侈品。

 

  事实上,即使是京东、当当这样的大型电子商务网站也多次被品牌商称“并未授权”,“保留对其行使法律手段的权利”。施华洛世奇、古驰、卡西欧等品牌均表示,并没有与京东等网站合作。与此类似,瑞表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该公司为天梭手表在中国内地的唯一授权进口商和总经销商,负责天梭表在中国的相关业务,并没有在当当等电子商务网站上销售品牌产品。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的“谁主张,谁举证”,网购维权往往需要公证购买假货的过程,网络交易的“异地性”决定这一过程往往昂贵而漫长。而具有辨别真假能力的品牌旗下鉴定中心往往处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状态,更是让消费者求偿难上加难。对部分品牌方而言,品牌被“山寨”也是在扩大品牌影响力,有的品牌方不仅不在乎被“山寨”,甚至乐于看到品牌进入大众化“流行”视野。

 

  各方观点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依绍华

 

  各个税种叠加以及各类费用累加是推高最终售价的根本原因。我国对奢侈品实行较高进口关税政策,税率为6.4%~25%。但除关税外,奢侈品在国内销售还需要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综合税负较高,从而导致最终零售价格比进口到岸价格高出2/3以上。

 

  面对奢侈品国内外的巨大价差,降低消费者在国内购买奢侈品的花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点:首先要调整奢侈品征税范围,适当降低关税;其次要减少国内征税环节,实行统一消费税,免征营业税,降低各类税费额度。此外,还应鼓励国内企业收购国外奢侈品品牌,使其在产品设计方面更多考虑国内需求,减少品牌推广费用和进口环节各类费用,同时降低预设利润,使奢侈品零售价格逐渐与国际接轨。

 

  江苏盛典律师事务所律师 胡建华

 

  这些国际奢侈品大公司和那些小商户“较真”,不排除有宣传、造势之嫌。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公司一系列的法律动作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是维权,也是宣传。应对奢侈品高调打假,关键要加大打击假冒伪劣的力度,整顿那些山寨集市,为我们自身品牌的创立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眼前看,知名奢侈品牌跟小商户打官司也许收效甚微,甚至得不偿失。但从长远来说,肯定值得。中国民众疯狂追逐奢侈品的同时,导致假冒伪劣滋生。

 

  依文集团董事长 夏华

 

  我也遇到过国内的仿制,但与其“打假”,不如把仿制者发展成自己的下线代理商,画一个更大的圆把他划进来,用这样的手段化敌为友。这才是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更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哲学。这一轮中国经济,不是抱团取暖,是送衣取暖。没关系,你要什么我可以送给你,我们一起创造更大的价值。我觉得谁可以最大限度地点燃别人,就能最大限度在中国成就事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专家 曾明月

 

  中国去年奢侈品销量增幅全球第一。民众疯狂追逐导致假冒伪劣滋生。之所以对小商户进行高额索赔,是因为这种方式与找制假窝点相比,投入少、见效快、震慑力更强。是否被山寨,一直是衡量一个奢侈品品牌知名度的指标,也是这些公司不太去花力气制止仿冒的原因。但今年以来针对“售卖”环节的密集打假,则展现出这些奢侈品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野心。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首席代表 欧阳坤

 

  奢侈品从品牌建立到被消费者认可,并非一日之功,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加上历史的祭奠,才成就了今天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而A货仿真度极高,做得越来越像真的,比如那些号称超A货的仿真度竟达到了 95% ,也就是说除了品牌不是真的,其他从面料到做工,几乎快“ 无与伦比”了。这种从里到外的完全抄袭,严重侵犯了奢侈品牌的合法权益,是被我国法律严令禁止的。

 

  A货如此盛行,主要缘于大品牌的影响力、A货的价格便宜和消费者品牌概念的淡薄。大家都知道,如果穿A货或者携带A货出国将被拒绝甚至罚款。如有网友反馈,朋友的表姐在国内某大厦买了爱马仕的包,在法国被抽查发现是假的,被法国永久拒签了。可见,国外的品牌观念比国内要强。所以,国人千万不要带 A货去国外丢人,否则后果很尴尬。严重者还有可能不小心触犯法律。

 

  A货若是被正品行货厂家查到,打起官司来必输无疑。如前几年,英国国宝级品牌在纽约曼哈顿联邦地方法院赢得了一场打击赝品的官司,被告 DesignersImports 有限公司因出售赝品服装而被判赔偿 150 万美金并下令禁止其销售 Burberry 品牌产品。

 

  北京罗杰律师事务所律师 王宏涛

 

  随着奢侈品品牌在华打假的升温,更要提醒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减少盲目的炫耀性消费。

 

  LV公关部门负责人 谭知宇

 

  路易威登深信,打击假冒抄袭是品牌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公司并非只针对中国维权,其全球范围的打假行动一直在进行中,2009年就策划发起了9489次搜查行动,平均每天39次,在全球提交了26843项反假冒诉讼。

 

  对外经贸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周婷

 

  眼下奢侈品牌的服务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点,在她看来,国际奢侈品牌在国内外提供的服务至少存在如下八宗罪:

 

  罪之一:找不到的维修点

 

  在国外国际奢侈品牌都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与维修体系,以便消费者能够享受到便捷、周到的服务。但是在中国,很多奢侈品牌都没有维修服务的通道,个别品牌在北京或上海设立维修点,但一般也只是由经销商设立,通常做些简单、普通的保养,而真正的维修则需要返回原厂。

 

  对于在海外购买的奢侈品牌产品,中国消费者期望可以在中国得到服务,但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将产品运回瑞士、法国或意大利的工厂,这无疑增加了中国消费者获得服务的难度。

 

  罪之二:等不起的维修时间

 

  在国外,奢侈品的维修时间相对快捷,通常不超过一周左右。但在国内,奢侈品的维修时间就漫长无比,最快要1~2个月,返回原产地的产品许多都要等半年左右的时间。于是,维修时间过长成为中国消费者投诉的重点之一。

 

  原因在于奢侈品市场的发展速度过快导致人才稀缺,使得奢侈品牌在中国缺乏专业化的服务人员;而另一方面这也是奢侈品牌的市场策略作为,奢侈品牌在人为地制造产品稀缺性的同时也在人为地制造服务的困难使得消费者对奢侈品趋之若鹜。

 

  罪之三:难以承受的维修价格

 

  国外奢侈品的维修价格相对较低,很多品牌甚至都会为客户提供终生免费保养的服务。但是国内,奢侈品的维修价格非常高,成了消费者难以承受之痛。

 

  有消费者因更换某品牌的腕表表带费用过高最后不得不将其束之高阁,仅仅是新旧表带的更换费用便达到数千元。

 

  罪之四:严苛的退换货政策

 

  国外的消费者通常可以在持有购物票据的情况下到奢侈品牌的门店进行退换货,而奢侈品牌对中国消费者非常严苛,能否退换货还需再议,但这一定程度上也与国内假货太多无不关系,从而影响了品牌的服务策略。

 

  罪之五:读不懂的产品说明

 

  很多中国消费者在门店购买产品回家阅读产品信息时会发现其信息说明要么没有中文版本,要不就是信息不够全面,对如何保养、维护或是退换货政策等没有全面准确地介绍。

 

  而国外奢侈品牌产品的说明书不但会根据不同国家消费者的需要提供相应的语言版本,说明亦清晰准确。

 

  罪之六:无法兑现的承诺

 

  中国奢侈品牌的消费者对“超额承诺”应当深有体会,即承诺的服务超过了实际的服务。在购物时,品牌员工表示可为客户提供随时到店的清洗、保养服务,可以免费退换货等,但当消费者实际要求兑现时,品牌店员总会找出很多理由推脱。

 

  有消费者拎着价值数千元,但在穿了几个小时后就出现问题的鞋子到店面质询时得到的却是荒谬的答复:“谁让您穿着走路了呢?”

 

  罪之七:看人下菜的服务

 

  进入奢侈品牌装修豪华的门店之后,你是否遭遇过店员上下打量般的审视,你是否有被热情地推荐价格更为高昂的产品?这种“看人下菜”的现象在中国奢侈品牌销售处表现得颇为严重。

 

  周婷的一项调研发现,奢侈品牌在中国对大小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越是有钱人对奢侈品牌的服务越满意,而小客户不但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服务反而遭受了歧视性待遇。但奢侈品牌在国外对大小客户都会提供一些额外服务,而且服务标准都是一致的。

 

  罪之八:消失的打折季

 

  欧洲每年两次的奢侈品打折季让消费者们按捺不住血拼的欲望。每逢打折季节不管是欧洲人,还是中国的旅游团,都会在店铺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其折扣力度可高达5折。为新老客户提供价格优惠也是奢侈品牌服务水平的体现之一。然而,中国消费者在贡献了奢侈品行业最强劲的购买力后,不仅没有折扣季的优惠待遇,反而要支付更高的溢价。面对差距如此明显的国内外服务,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奢侈品牌不得不要作出一些变化。

 

 


更多奢侈品   业界   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