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头条网报道:四大时装周已顺利落幕,随着时尚行业对未来季节性、即看即买和时装秀同步直接销售的争论愈演愈烈。即看即买时装秀的到来,但真有效吗?针对此问题,四大时装周主办国的设计师协会均发表了看法。
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Steven Kolb表示,即看即买的想法跟协会在今年初所做的波士顿咨询集团的研究报告紧密相连,那份研究报告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热议。时装周期间的所有实验结果跟波士顿咨询集团的研究报告的实验结果吻合,这说明了即看即买对设计师们起到了积极性影响,Steven Kolb称,他听到最多给设计师的反馈就是“坚持做那些你认为正确的事情”或者“坚持做那些你认为对品牌有积极作用的事情”,这也是波士顿咨询集团的研究报告的原则之一。
Steven Kolb指出,不仅仅是消费者对即看即买的模式感到困惑,或许一些时装周的参与者都会对此感到困惑。Steven Kolb介绍,在秀场上可以看到的产品,秀后就可以在门店买到,反之亦然。从Tommy Hilfiger,Tom Ford,Ralph Lauren,再到Rebecca Minkoff,甚至Tanya Taylor的产品秀后在萨克斯第五大道百货均可购得。而Thakoon Panichgul的2016年秋冬系列采用了即看即买的模式,并每隔几周分小批次放上货架包括电商网站以及新开业的纽约门店,以保证持续供应的新鲜感。
Steven Kolb补充表示:“即便即看即买模式是一种新模式,但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时装周总需要一些新鲜想法,但是这些新做法中,有行不通的,肯定也会有能够得到市场认可的。对于那些较传统保守的新做法,可以参考别人的结果,如果走不通便不需要跟从。我非常鼓励品牌尝试即看即买的模式,因为现在消费者需要各种不同的东西,即便现在投资者对即看即买的态度褒贬不一,但就媒体报道而言,即看即买的前景是积极的。”
英国时尚协会首席执行官Caroline Rush表示,英国时尚协会非常看好即看即买这种新模式,这样时尚品牌才能成为真正的企业,还能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Burberry成为英国首个参加即看即买的大品牌,在最新一季度的财报中,可以得知这种模式初见成效。这将引领更多英国时尚品牌加入即看即买的阵营,为品牌创造更多利润。
法国高级定制、成衣制作以及时尚设计师协会董事长Ralph Toledano表示,法国时装协会对即看即买的态度丝毫没有改变,并且将一直抵制即看即买这种模式。联合董事会一致决定坚持法国时装一贯的做法,秀场发布后的一个季度才能购得产品。
Ralph Toledano强调创意品牌的价值在于工艺、细节以及新的剪裁,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发布完一季度后到店购买完全合理,这与科技的发展无关。
据悉,法国时尚业务在全球范围年提供了50万个就业岗位,年产出超过1250亿欧元,约合1300亿美元,其中40%的产出由出口完成。Ralph Toledano指出,有些品牌甚至80%的销售都发生在国外,这表明了国际市场对法国设计师服饰以及皮革制品的强烈需求。
他举了一些在纽约时装周使用即看即买模式的品牌为例子,他表示不少品牌都是以胶囊系列参与即看即买,并非整个系列,这也从侧面表明即看即买并不适合品牌的发展。在他看来,提高业绩更有效的方式是提高运营效率,包括当令交付,服装需要及时交付到门店,如果在气温上升的时候,冬季服饰才到店,这便会有损利润以及品牌声誉。
另外,法国联合会对品牌风格的包容度大大提升,在高定秀场上,我们看到了更多穿着成衣系列的秀客,还让Vetements在初系列期间,发布其主系列,为品牌争取了更多时间完善供应链和交付时间。
意大利国家时尚协会董事长Carlo Capasa坦言:“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即看即买更适合街头品牌和集合店,对于创造性较强的设计师品牌而言,即看即买的操作方式会比较复杂。市场只有给予设计师更多时间,设计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创造可能。”
她强调,只有很少一部分品牌参与即看即买的模式,鉴于较难定夺的生产实践和风险性,即看即买对品牌起不到太多的实际性作用。设计师需要更多的时间创造,只有那些营销型品牌适合即看即买,那些对未来有长远打算的品牌则不合适这样的模式。
事实上,即看即买的做法看起来也更像是概念炒作,比如Prada和Moschino,只有极少量的指定产品实行这个策略,上次Prada只提供两款钱包能够作为现看现买的系列供消费者选购。
有业界权威人士表示,服装需要时间流程制作,在时装秀后马上进行产品销售以缩小传统六个月的时间空隙将导致优秀的创意设计模式崩溃。设计师Jason Wu和Rick Owens也持同样观点,回避了对更快的时尚节奏推进的浪潮,Gucci母公司开云集团CEO Francois-Henri Pinault更直接指出,即看即买将打碎奢侈时尚的梦。
有分析人士表示,这种“破坏时尚”的策略依然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大量反响, 不过这些策略将如何影响时尚品牌的底线则更加关键,另外就是有多少品牌能够持续坚持这种策略。(文/黄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