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头条网LADYMAX|时尚影响力媒体-专注报道时尚商业

鞋履界的“诺基亚”跌下神坛 发最后一份年报:关店700家 市值4年蒸发过千亿

来源:时尚头条网责任编辑:Crystal时间:2017年05月17日 09:35

鞋履界的“诺基亚”跌下神坛 发最后一份年报:关店700家 市值4年蒸发过千亿

图为百丽国际旗下的一家店铺

 

鞋履界的“诺基亚”最终还是跌下了神坛。

 

昨日,中国最大的时尚零售商、最大鞋履集团百丽国际(01880.HK)交出私有化前的最后一份业绩报告,在截至2月28日的12个月内,百丽国际销售额增长2.2%至417亿人民币,但经营利润同比大跌15.4%至35.5亿元,净利润则重挫18%至24亿元。

 

鞋履界的“诺基亚”跌下神坛 发最后一份年报:关店700家 市值4年蒸发过千亿

截至2月28日财年内百丽国际的主要业绩数据

 

鞋履界的“诺基亚”跌下神坛 发最后一份年报:关店700家 市值4年蒸发过千亿

百丽国际期内各部门的业绩数据

 

按品类分:

 

最核心的鞋类业务销售额下跌10%至189.6亿元,主要受同店销售连续14个季度下滑影响,去年关店700家,即平均每日关店2家。

 

运动服饰业务销售额则得益于零售网点的增加录得增长15.4%至227.5亿元。

 

鞋履界的“诺基亚”跌下神坛 发最后一份年报:关店700家 市值4年蒸发过千亿

百丽国际期内在各地区的业绩数据

 

按地区分:

 

内地仍为百丽国际的主要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8%至406亿元,占总销售额的97.4%;

 

港澳地区销售额下滑12.7%至87.6亿元;

 

其他地区销售额则大跌30.3%至22亿元。

 

鞋履界的“诺基亚”跌下神坛 发最后一份年报:关店700家 市值4年蒸发过千亿

百丽国际近7年来的业绩变化

 

截至2016年2月29日,百丽国际零售网点净减少366家至13762家门店。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丽集团的鞋类业务门店数量再度减少到13062家,门店净减少数量约700家。据百丽国际公告显示,门店网络虽庞大,但公司主要销售渠道是百货商场,客流量被电商与其他新兴零售渠道如购物中心等分流。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百丽国际上市以来连续第二年录得利润大幅下滑,百丽国际在中国鞋业市场长达7年的称霸时代宣告终结。百丽国际首席执行官盛百椒曾表示,“凡是有女人的地方,就有百丽”。

 

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会上,盛百椒对媒体坦承,百丽国际沦落至这一局面,主要责任在他,在市场出现巨大变化情况下,没有及时预判和找到正确的转型路径。

 

作为中国最大鞋履零售商,百丽国际的鞋类业务除自有的Belle、Teenmix、Tata、Staccato、Senda、Basto、Joy&Peace和Millie's等品牌外,还代理了Bata、Clarks以及Hush Puppies等品牌的在华销售业务。集团的运动服饰业务则以经销代理为主,包括一线运动品牌Nike 及adidas,二线运动品牌PUMA和Converse等,服装品牌则包括moussy、SLY及Repaly等。

 

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由邓耀先生于1981年在深圳创立,1997年百丽国际对其分销系统进行整合,推行特许经营模式,集中在百货渠道进行铺货,凭借“纵向一体化”的商业模式,打通从设计、生产、物流到终端销售的鞋业流水线,百丽国际迅速在国内站稳脚跟。

 

鞋履界的“诺基亚”跌下神坛 发最后一份年报:关店700家 市值4年蒸发过千亿

图为百丽国际近三个月以来的股价变化

 

中国百货业在2006年达到巅峰,百丽国际于2007年5月在香港成功上市。上市当日冻结资金高达4460亿港元,创下香港股票市场公开发售冻结资金的最高记录。百丽国际逐渐成长为中国内地最大的鞋类与时尚零售商,市值一度超过1500亿港元,截止时尚头条网发稿,目前已跌至315亿,市值蒸发了近80%。

 

上市后,百丽国际在资本的推动下,于2008年以15亿元全面收购美丽宝,并于2013年收购了旗下拥有moussy、SLY等多个时尚品牌的日本服装集团巴克罗31.96%的股权,额外投资1.9亿元成立合资公司主攻中国市场。同年9月,百丽国际又以现金代价7亿人民币收购了SKAP品牌母公司龙浩天地发行的全部股本。

 

依靠着多品牌的圈地战略,百丽国际曾经占据中国女鞋近一半的市场,消费者走进商场看到的过半数鞋类专柜都是集团旗下的品牌,无论消费者选择了哪个品牌,最终收益都归百丽国际所有。在2010年至2012年间,百丽国际保持着每年净增门店数目1500至2000家的速度在国内迅速扩张,颠峰时期平均不到两天就会新增一家门店,员工总数一度超过12万人。

 

正如业界人士指出,在中国的鞋类服饰品牌中,每逢十年就会遇到一道坎,从2013年开始,百丽国际业绩开始下滑。

 

随着电商行业的崛起和消费者购物习惯逐渐向线上转移,百货业受到电商和新型购物中心的冲击,国内女鞋市场持续低迷,百丽国际开始通过大幅减价促销来摆脱库存积压。然而,产品设计的落后与电商转型的滞后令百丽国际成为国内消费转型升级过程中最大的受害者之一。据Euromonitor欧睿数据,从2011年到2014年,女鞋的线下销售商铺增长了52%,但是市场需求只增加了13%。

 

盛百椒则坦承,集团正面临一个形势严峻、亟待转型的关键时刻,未来只有将传统零售模式与网络经济模式充分融合,结合新零售战略,百丽国际才有可能维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早前他更表示如果不转型就会死掉,公司准备过冬,最差情况还未到来。

 

有关百丽国际陷入业绩困境的原因分析归总起来主要包括女鞋行业线下市场饱和、供给过剩、转型电商失败等,但最主流的观点是现在消费者品位正迅速的发生转变,甚至有消费者评论:“感觉百丽的鞋越来越符合三四线村镇的品味。”

 

在实体零售持续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面对日趋高昂的商场租金和员工薪水,百丽国际最终还是选择了关店策略,仅去年6月至8月短短三个月间,百丽国际在内地关闭了276家门店,相当于平均每天关店3家。

 

成也萧何败萧何,百丽国际曾经引以为傲的圈地战略恰恰成为集团最大的累赘,庞大的店铺网络与超过10万的员工数量成为压垮百丽国际的最后一根稻草。

 

盛百椒指出,其实之前就已经预见到消费者对鞋的需求会越向运动休闲鞋转变,但消费者对性价比、个性化和便利性的要求变化之快仍让集团感到措手不及,而其目光不够长远,被短期的利益束缚也是百丽国际转型失败的原因之一。

 

有分析指出,巨大的体量令百丽国际的鞋类业务在转型过程中举步维艰,目前运动服饰业务的比重已大大超过鞋类业务。盛百椒指出,未来要改变鞋类销售的结构比例,数字化转型和发掘新型品牌营销人才是关键。

 

据时尚头条网早前报道,4月28日,由高瓴集团牵头、鼎晖投资及百丽国际的执行董事于武和盛放组成的财团宣布向百丽国际提出私有化建议,建议收购总价531亿港元。

 

从现金规模来看,百丽国际已为港交所史上最大规模的私有化交易,超过此前万达商业345亿港币的私有化规模。另有消息称,美银美林正为百丽国际私有化安排280亿元的联贷,同时寻求至少30亿元的包销承诺。交易完成后,百丽国际将撤销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对于私有化的价格和时间表,盛百椒表示私有化的价格合理,是近半年分析员定下最高的目标价。收购价不应该和其之前的收盘价进行比较,而是应该以近年来市场对其认识作为基础。而作为要约的被动方,百丽国际更加无法知道时间表。但是不会就目前的价格,考虑再向股东另外提出补偿计划。

 

有分析指出,私有化对目前的百丽国际来讲,从组织架构到公司治理是有一定好处的。私有化之后,百丽国际将重回“中央集权制”,不再受制于董事会等各方面意见,在决策方面会更快速便捷。

 

盛百椒感慨,十年前上市当日,百丽国际曾经冻结4000多亿元资金,十年后的今日却在研究私有化,责任感让他在每次业绩会都难受,因为责任感让他觉得无法交待。

 

他表示,若私有化不成功,百丽国际仍会以长远目标为主导,不再纠结短期利益,也不再会每个季度公布运营数据。私有化后的百丽国际转型能否成功,仍旧是个未知数。

 

瑞信在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若百丽国际决定不进行重组,集团的鞋类业务经营利润在未来3至4年将每年下跌25%至30%,然而结构性改革可能导致盈利出现更大幅度下跌,如鞋类业务经营利润按年跌逾50%,该行预计百丽国际未来数年的鞋类业务仍然艰难。(文/周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