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有计划在中国市场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尚品牌也将不得不谨慎决策
作者 | Lexi Wang
再过两天,2020秋冬纽约时装周将正式开幕。但与以往不同的时,秀场将鲜少见到中国时尚从业者身影。
受肺炎疫情影响,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均已采取暂时禁止中国籍人士入境的措施,各主要航空公司也停止了与中国之间的航班,恢复时间待定。许多原本受邀出席时装周的中国设计师、时装编辑、时尚博主和买手,甚至品牌中国区工作人员只能无奈取消行程。
纽约时装周结束后,紧接着将是2月14日至18日的伦敦时装周,2月18日至24日的米兰时装周,2月24日至3月4日的巴黎时装周。中国设计师品牌Angel Chen和Ricostru已经取消了在米兰的时装秀,夏姿陈Shiatzy Chen则取消了巴黎时装秀。
这意味着来自中国的时尚媒体、博主和买手仍然将完整错过2020秋冬季时装周。
签约了纽约经纪公司TheSocietyManagement的中国时尚博主Anny Fan向LADYMAX表示,纽约时装周已经确认无法出席,肯定将造成损失,目前仍在观望巴黎时装周,更多国内时尚博主的情况也是类似。
除男装周和高级定制时装周外,春夏和秋冬两季时装周是时尚产业一年两度最为重要的产业聚集活动。通常而言,时装编辑、时尚博主和买手向时尚品牌申请获得秀票并前往看秀,但是时装周并非举办时装秀这么简单。
买手在时装周期间在品牌showroom完成下单,受品牌官方邀请的时尚博主则需要配合品牌进行拍摄活动,时尚媒体也会进行时装周报道并在这一期间安排特别项目的制作,例如一些媒体会带中国明星和博主赴时装周,或是执行时装大片的海外拍摄计划。
媒体和博主取消行程将面临广告合作的巨大损失。2009年被认为是时尚博主从边缘走向主流的关键一年,时尚博主开始正式被奢侈品牌邀请看秀。也正是从此时开始,时装秀的观众从编辑和买手等专业买手和高级客户,变为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品牌资讯的普通消费者。
20世纪初,高级时装设计师开始在小型沙龙里雇佣模特向客户展示其最新作品。作为一种社交活动,时装秀起初帮助第一批高级时装设计师在圈层内奠定地位。随后时装秀规模由小到大,日期也逐渐被固定。
20世纪50年代,时装秀才从社交活动变为了传播媒介,在时装由高级定制向成衣的转变中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但直到70年代末,时装秀还属于业内新品发布会,无意吸引普罗大众的注意力。那时的时装周是设计师面向百货商场买家、几个编辑和若干名私人顾客展示作品。时装秀定时定点,没有持续一周盛会的概念,也没有锦上添花的前排大明星。
尽管时装秀打破了一对一的沟通方式,但是从设计师,时装秀,到时装编辑,再到有能力购买时装杂志的消费者,时装信息的传播链仍然冗长,因而身处传播链中端的时装杂志就掌握了权威。
但是当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装秀信息的不对称,让观众可以通过直播和高清图片同步观看时装秀,通过时尚博主这一中介了解前沿趋势时,时装秀的功能早已发生了改变。
至今为止,时尚博主从最初的新兴物种发展至行业关键环节,经历了大约十年的迭代发展,也伴随着社交平台的迭代进化为一门规模化的生意。在快速膨胀的产业背后,时尚博主早已不是单打独斗,他们的背后是规模化的经纪管理和内容生产,一个涉及媒介采买、博主经纪、内容策划的完整链条已经蔓延开来。
用户需要意见指引,品牌则需要博主来传播,意见领袖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依靠其在行业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与奢侈品牌的合谋,时尚博主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2009年,新浪微博开始内测,中国时尚博主迎来规模化契机;
2010年,图片社交应用Instagram诞生,网红经济初现模型;2016年,诞生两年的小红书将人工内容改为机器内容分发,与抖音一同开启时尚博主行业的算法时代;
2018年,微信月均活跃人数突破10亿,奢侈时尚品牌数字化营销意识觉醒;
2019年,抖音日活跃用户数达4亿,直播成为各大电商平台双十一卖货的主要方式。
时尚商业快讯
除时尚博主和时装编辑之外,无法成行的买手则需要改为在线上远程订货。对于品牌方而言,中国嘉宾临时无法成行将影响秀票发放和座位调整,以及更多的合作计划。
与此同时,疫情也对中国本土时尚产业的日程安排产生影响。据时尚商业快讯援引多位消息人士透露,原定于三月底举办的上海时装周也会推迟举办,随之受到影响的是showroom展会,设计师品牌以及众多买手店。
中国时装设计师Susan Fang向我们表示,由于手工艺工人无法及时到位,或计划缩小新系列规模,调整2020年整体计划。设计师陈序之在接受BBC专访时则表示,工厂可能无法按时交货,或推迟两至三周。
由于中国设计师品牌以批发渠道为主,受无法按时交货影响,中国设计师品牌可能面临无货可卖的窘境,本土买手店和百货商或调整货品比例,向更多外国品牌订货。
除了上海时装周日程外,有消息人士透露Burberry将于4月23日在上海发布的2020秋冬男女装系列秀也或暂停。这意味着有计划在中国市场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尚品牌现在不得不谨慎决策。
不过有分析认为,即使目前的情况是暂时的,也有可能会真正推动时装行业发生改变,更多向线上进行转移以对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