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头条网LADYMAX|时尚影响力媒体-专注报道时尚商业

深度 | 中国遇冷,欧美热卖,谁在买卡地亚?

来源:时尚头条网责任编辑:Crystal时间:2025年07月17日 11:11

深度 | 中国遇冷,欧美热卖,谁在买卡地亚?

第一季度历峰在中国市场下滑7%,却在欧美市场录得双位数增长

作者 | Drizzie

 

奢侈品市场低迷了两年,高级珠宝却依然一枝独秀。

 

据时尚商业快讯,瑞士奢侈品集团历峰今日发布截至6月底的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总营收录得54.1亿欧元,按实际汇率增长3%,固定汇率增长6%,基本符合彭博一致预期的5.6%。

 

尽管宏观环境持续波动、金价走高及瑞士法郎强势可能对利润率构成压力,但卡地亚、梵克雅宝以及Buccellati所在的核心珠宝业务表现抢眼,营收,大涨11%至39.1亿欧元,远超彭博市场预期的8.6%。

 

珠宝板块贡献超过整体营收的七成,继续成为历峰业绩的绝对主力军。

 

江诗丹顿、伯爵等品牌所在的专业制表部门继续成为集团主要拖累,营收8.2亿欧元,同比下降7%。尽管美国市场展现出双位数增长动力,但欧洲和亚洲市场的疲软,尤其是日本市场受去年高基数影响,令整体腕表业务表现不佳。

 

Chloé和Alaïa所在的其他部门营收下跌1%至6.7亿欧元,依然是历峰集团的业绩包袱。

 

令人意外的是,本季度历峰集团业绩在不同地区市场形成了鲜明反差。

 

中国所在的亚太市场整体保持持平,中国市场同比下滑7%。这一降幅被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双位数增长抵消。日本市场因去年旅游高峰基数过高,同比下降15%。

 

欧美市场逆势大涨,欧洲与美洲市场分别录得11%及17%的双位数增幅,达到13亿欧元和13.4亿欧元,尤其是美国市场的强劲反弹,成为提振集团整体业绩的重要动力。中东及非洲市场也实现17%的高速增长。

 

中国消费者兴趣萎靡,卡地亚们却在欧美狂卖高级珠宝,这背后是全球宏观经济和高净值消费者心态的差异。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欧美地区通胀率较2022到2023年的高峰期已有所回落,但通胀的粘性依然显著。价格上涨预期,特别是在财富较为集中且信息敏感的高净值人群中,强化了黄金及珠宝作为硬资产的避险属性。

 

珠宝不仅是奢侈品,更被视为可穿戴的资产,兼具投资与收藏价值。在当前全球金价维持高位的环境下,珠宝的保值功能被进一步强化,使其在消费者心目中远超非保值的时尚服饰或手袋,成为理性财富配置的重要选项。

 

深度 | 中国遇冷,欧美热卖,谁在买卡地亚?

珠宝不仅是奢侈品,更被视为可穿戴的资产

 

其次,2025年上半年全球股市表现强劲,进一步释放了财富效应。

 

据时尚商业快讯监测,美国标普500指数年初至今上涨约14%,欧洲Stoxx 600指数涨幅也达9%。股市带来的账面财富增长,有效提升了高净值客户的可支配收入,助推他们重返高端消费市场。

 

此外,美国千禧代与Z世代正在进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代际财富转移,Cerulli Associates预计相关财富规模将超过84万亿美元。其中一部分流向高端消费、珠宝收藏与艺术品购买。年轻一代偏爱将财富具体化为个性化和情感价值更高的物品,珠宝正好符合这一心理诉求。

 

从地区视角来看,欧洲、美国和中东市场的强劲表现有其各自的内在逻辑。

 

欧洲方面,随着疫情后旅游业复苏,特别是来自中东和北美的高净值游客回流,旅游零售迅速反弹。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传统奢侈品消费大国,本地富裕阶层在经历多轮宏观经济震荡后,更倾向于稳健且具质感的低风险奢侈品消费,珠宝天然符合这一需求,成为理财与自我犒赏的首选。

 

至于中东和非洲市场的其他新兴财富中心如迪拜等地,则受益于税收优势和区域消费升级,也为奢侈珠宝增长注入动力。

 

深度 | 中国遇冷,欧美热卖,谁在买卡地亚?

全球富裕人群移居迪拜,为奢侈珠宝销售注入动力

 

而在美国,相对稳定的就业市场和持续的工资增长为奢侈品消费提供了坚实支撑。

 

据美国BLS数据显示,2024年4月至2025年4月,美国平均周薪名义增长为4.1%,而同期CPI通胀率为2.3%,换算后实际周薪上涨约1.7%。这表明收入绝对增加,且跑赢价格水平,进一步稳固了消费动力。尽管通胀压力仍在,但富裕阶层的财富增长幅度更为显著,尤其是科技和金融领域的超高净值人群。

 

与此同时,由于历峰及其品牌积极布局电商及数字营销,旗下珠宝品牌成功吸引了不少美国新生代客户。

 

从此次最新极度财报来看,零售渠道、线上销售及分销渠道均实现6%的增长,分别达到37.3亿欧元、3.2亿欧元和13.6亿欧元,显示历峰在多渠道布局上的深厚功力。DTC直销渠道占比持续提升至75%,品牌对消费者的直接触达能力进一步增强,奠定了历峰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领先地位。零售渠道除了日本市场因去年基数过高出现下滑外,其他所有市场均实现增长。

 

同时,私人定制珠宝及高净值婚礼市场的复苏,带动单笔交易金额大幅上涨,成为美国珠宝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

 

深度 | 中国遇冷,欧美热卖,谁在买卡地亚?

美国高端珠宝单笔交易金额大幅上涨

 

在宏观经济原因之外,全球高净值消费者的心态也在发生迁移。

 

静奢风的受益者不仅是Loro Piana和Brunello Cucinelli这些奢侈羊绒品牌,高级珠宝也是这一风潮的受益者。

 

高净值消费者更加偏好低调却极具品质感的生活方式,珠宝恰恰完美契合这一诉求。它不像手袋那样显眼,也不同于腕表的强烈机械感,珠宝更多承载情感与文化象征,成为精致生活的隐形标签。

 

此外,珠宝不像时装那样受季度潮流和流行色限制,近年高端珠宝品牌等品牌通过强化经典产品线如Love系列、Alhambra系列等提升复购率,并降低季节折扣依赖,在不降价的前提下稳定了品牌形象和利润率,使消费者更愿意长期投资。

 

卡地亚、梵克雅宝等历史悠久的品牌在欧洲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深厚。珠宝不仅是身份象征,更与家族传承和社会礼仪紧密关联。疫情后欧洲社会活动逐步恢复,婚礼、庆典等场景的复苏也直接刺激了珠宝购买。

 

深度 | 中国遇冷,欧美热卖,谁在买卡地亚?

欧洲婚礼、庆典等场景的复苏也直接刺激了珠宝购买

 

美国中产以上阶层结婚率与纪念型消费也逐渐回暖,如结婚纪念、家庭聚会、大学毕业礼物,推动对高端珠宝的持续购买。此外,美国市场继承了财富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逐渐成为奢侈品的主要消费力量。他们不再追逐传统意义上的炫耀型消费,更注重个性与价值的双重需求。

 

相较于时装和腕表,珠宝具备更强的情感纽带,这使其在经济环境趋于复杂时,依然拥有刚性需求。但与此同时,珠宝投资的属性也日益被这些年轻高净值人群认可,尤其在通胀压力下,黄金和钻石的保值功能被放大,被视为财富管理的理想选择。

 

深度 | 中国遇冷,欧美热卖,谁在买卡地亚?

年轻一代消费者对高级珠宝更注重个性与价值的双重需求

 

可以说,珠宝的独特定位和消费群体的心理变化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历史悠久的传统品牌通过传承与创新不断刷新消费者的认知,消费者也能够以更理性与情感结合的方式支持这一品类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许多消费者开始抗拒奢侈手袋持续上涨的售价,但珠宝品牌温和的提价策略更易被接受,特别是在众多奢侈品巨头中,历峰集团的管理方式以相对审慎和理性著称,赢得了高净值人士的好感。

 

目前看来,历峰集团目前最担心的只有腕表业务和中国市场,但这两个问题足够令人头痛。

 

面对销售持续下滑,腕表品牌不得不通过提价来对冲业绩压力,但这却加剧了该品类的恶性循环。在销量不断萎缩、售价不断上升的恶性循环中,高端腕表或被进一步边缘化,仅剩超级富豪藏家继续买单。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自8月1日起对瑞士进口商品征收31%关税的计划,这一政策若实施无疑将进一步压制腕表出口。

 

而中国市场同时是重要的珠宝和腕表市场,对两块业务都带来了巨大影响。

 

对中国消费者而言,黄金投资似乎比珠宝消费更具吸引力。

 

在保值避险成为趋势的当下,黄金价格持续走高,黄金投资型产品如金条、金币受到热捧。据中国黄金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黄金消费同比增长4.6%,其中金条投资需求增速超过10%,远超饰品类增长。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对黄金的需求并未减弱,但选择更具金融属性的投资工具,而非高溢价的珠宝成品。

 

相较于欧洲市场,高级珠宝在中国仍面临认知鸿沟。传统消费者难以将其视为资产,而新一代消费者则更倾向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珠宝的保值角色未被广泛接受,反而被视为高价但不保值的消费品,削弱其在当前环境下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本土高端珠宝品牌的快速崛起,特别是本土竞争对手老铺黄金正对西方长期主导高端珠宝市场的地位构成威胁。老铺黄金在设计上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产品具备奢侈品质感但定价更低,正迅速赢得年轻一代高净值消费者的青睐。

 

在当前价格敏感、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转变的消费环境下,消费者逐渐将目光转向既具文化象征又更具性价比的本土品牌,在关键的入门级市场对卡地亚等欧洲品牌的生意形成影响。

 

但是关于老铺黄金对历峰集团旗下高级珠宝品牌的威胁,目前正在国际市场引发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老铺黄金正在抢夺卡地亚在中国市场的生意。 摩根士丹利此前发布的报告称,老铺黄金对卡地亚的竞争威胁仍在扩大。老铺黄金因精准的品牌定位受益于中国消费者的降级性升级趋势,相比传统金饰品牌更高端,却又低于卡地亚等传统奢侈品牌价格门槛,迅速填补了奢而不贵的市场空档。

 

但也有海外投资者认为老铺黄金不会对卡地亚等品牌带来生存危机。汇丰银行在一份近期报告中指出,在中国市场,非品牌化珠宝零售商仍占据绝大多数销售额,因此老铺黄金与欧洲品牌仍有共存空间。换言之,市场并未封顶,竞争格局尚未定型。

 

这种争议显然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虽然欧美和中东市场的表现稳定,但历峰集团对旗下最大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必须保持警惕。毕竟,中国消费者不仅在本土市场购买奢侈品,也是全球市场旅游零售的主力。一旦失去了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旗下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也将受到动摇。

 

对历峰而言,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