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a在低谷期做了对的事情,没有浪费危机
Prada正以战略重构为核心,在奢侈品行业的权力图谱上编织新的野心。
尽管Gucci目前仍是开云集团的核心增长引擎,2023年营收约100亿欧元,但Prada近年来的战略转型成效显著,其收入增速已显露出追赶甚至反超的潜力。
从增长势能看,Prada在2021-202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17%,远超Gucci同期约6%的增速。若维持当前增速差,按Prada 2026年预测营收66.4亿欧元、Gucci保守年增5%计算,Gucci 2026年营收约115亿欧元,Prada需保持年增20%以上方能超越。
但是由于Gucci正面临增长瓶颈,2024年上半年大跌近20%,要想恢复5%增长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过度依赖经典Logo产品,导致Gucci品牌新鲜度下降,2023年开始亚太市场疲软拖累业绩,折射出“品牌老化”风险。
Prada的战略优势在于构建了“双品牌+新品类”的立体增长模型。主品牌通过Raf Simons的创意革新吸引千禧一代,2023年3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提升至35%,接近Gucci的40%。
独立运营的MIU MIU成为爆发点,2023年营收增速超40%,预计2024年规模将突破15亿欧元,相当于中型奢侈品牌体量。
同时,Prada集团加码高毛利品类,2022年启动的高级珠宝线与2024年推出的美妆系列毛利率均超70%,正在复制爱马仕的品类延展逻辑。反观Gucci,收入高度依赖主品牌,占开云集团总营收60%,新任创意总监Sabato De Sarno的改革尚未显效,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额都是负增长,远低于Prada同期12.6%的增速。
市场布局差异进一步强化了Prada的追赶势能。2023年欧洲、美洲市场贡献Prada收入的58%,直接受益于欧美高净值客群消费回暖,其门店坪效约1.8万欧元/平方米已接近Gucci约2万欧元/平方米,且凭借更低价格基数拥有更大提价空间。
Gucci则受制于对中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占全球营收35%,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速放缓至4%,消费者转向低调奢华风格削弱了其标志性Logo产品的吸引力。尽管Gucci加速下沉至二三线城市,但单店效益同比下降12%,而Prada在中国聚焦一线城市高净值人群的策略奏效,2023年客单价逆势增长18%。
若Prada维持15%以上年复合增长率,其收入将在2027年接近90亿欧元,而Gucci同期预计约100亿欧元。实现反超的关键变量在于MIU MIU能否持续30%以上增速,2027年营收或突破30亿欧元,以及集团是否通过并购扩张加速规模跃迁,参照LVMH收购Tiffany的案例,Prada现有12亿欧元净现金储备足以支持战略性收购。
一月上旬,据意大利媒体消息,Prada集团正在与美国Capri集团洽谈收购旗下奢侈品牌范思哲Versace。
尽管全球地缘政治波动与行业价格敏感度上升构成风险,但凭借战略灵活性与多增长极的协同效应,Prada收入超越Gucci正从理论可能转化为值得期待的产业变局。
在奢侈品世界的权力游戏中,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不断进化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