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YMAX.cn资讯)奢侈品向来不被认为是艺术,充满了俗世拜金的味道;而艺术品却被常认为神圣且无法用金钱衡量。然而,随着艺术自身形态与疆域的转变,观念先锋们开始打破时尚与艺术的界限。奢侈品牌也逐渐意识到艺术为商业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和推动力,所以,二者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迪奥精神”展览
2013年9月13日,“迪奥精神”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拉开序幕,这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自去年成立以来,又一次接纳奢侈品牌在艺术馆内开展览。不过迪奥并不是第一个在国家级公立美术馆开展的奢侈品牌。早在2009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就已经和卡地亚合作举办了卡地亚珠宝大展;2011年,路易威登的箱包展览进驻了国家博物馆。
在美术馆里做展览是很多走“气质”路线的奢侈品近年来最爱的形式,虽然民间争议不断,博物馆与奢侈品牌的联系却愈加紧密。爱玛仕(Hermes)的丝巾展分别于2007年9月在上海美术馆和2008年3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首次邀请中国画家丁乙为其设计丝巾,演绎西方奢侈品与东方传统韵律的碰撞与融合。导演李玉和舞蹈演员黄豆豆亦合作以丝绸为题的艺术短片《若汐》。丁乙设计的一款名为“中国韵律”的丝巾,成为爱玛仕第一款由中国艺术家设计的丝巾。借着这轮热闹,爱马仕推出号称融入中国元素的限量版丝巾,仅在2007年新开业的中国专卖店内发售。再早些的2006年,“乔治·阿玛尼George Armani30年回顾展”进了上海美术馆。仅仅在2001年,年初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了“PRADA中国首秀服装展”,5月路易威登艺术时空之旅展览进驻了国博;而到了11月,中国美术馆继续“文化香奈儿”艺术展。
除了展览,奢侈品牌还常常冠名设立艺术大奖。万宝龙(Montblanc)和马爹利(Martell)都是其中的老手。1992年,万宝龙就设立了“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从2002年开始,万宝龙还专门针对中国艺术家专门设立“卓越艺术大奖”,先后得奖的人包括青年电影导演张扬、著名摄影师顾长卫、指挥家余隆和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等。此外,万宝龙旗下还有“国际青年艺术家大奖”和“青年导演奖”。
在干邑世界里讲求艺术的马爹利,同样选择冠名艺术大奖来做打开中国市场的敲门砖,2004年推出“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油画家刘野、观念摄影家洪磊、三维装置艺术家夏小万、油画家曾浩、空间艺术家施慧、观念摄影家缪晓春等中国艺术家都曾获得这个奖项。借由艺术大奖之名,这些品牌轻易占据了各大媒体的版面,迅速积累极高美誉度。不愧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捷径!
而劳力士(Rolex)切实资助年轻艺术家的低调做法,也和自己稳健的品牌诉求相吻合。劳力士早先多是赞助体育和探险活动,但在2002年开始举办“致力于永恒保存世界艺术遗产”的“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每两年一次,为那些无名的有才华的年轻人提供着门槛不低的机会。劳力士邀请视觉艺术、舞蹈、戏剧、音乐、电影和文学类的大师,从多个国家选拔出“门生”送到其门下学习创作,并规定艺术导师和门生在一起的时间不少于6周,每名门生在1年指导期内将接受2.5万美元及其他补贴,指导期结束后,还将得到额外2.5万美元用于创作或发表新作品、参与演出等。之后劳力士还继续与每名门生保持联系,并跟进他们的职业动向。现在这个赞助计划已经涉及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