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他也知道,要凭一己之力扭转巨轮的方向谈何容易,然而他还要尝试,还是要继续
作者 | 唐霜
Alber Elbaz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当手机里弹出他离世的消息时,我正和一位前不久采访过他的朋友走在马路上。天色有些阴沉,周遭一切正常运转,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手中的屏幕里却是这样令人愕然到说不出话来的突发新闻。
五十九岁,实在是太过短暂的年岁,世界和思绪都瞬间劈成两半,多少有些恍惚的不真实。终于能回过神来讨论他时,我们首先感慨的,却不是他在时装界所取得的成就,而是他的亲切、真诚和温暖。正像很多媒体写的讣告那样,Elbaz以为Lanvin带来的华美新生和热情洋溢的个性而闻名。
纵使在盛产各色鲜明个体的时尚圈,Elbaz的个人魅力也是可以单拎出来独书一笔的。无论是与他长久共事合作的工作伙伴,还是仅短短几面之缘的采访记者,提起他来都赞不绝口。Elbaz生前常说,时装要传达爱与愉悦。他也将自己的性情完全投射到了工作和创作之中。
他是少数毫不自大,也不势利冷酷的设计师,对所有人都表现出开放和友善。即使在紧张忙碌的大秀筹备前夕,他也会出现在实习生的母亲组织的简朴的工作室派对上,乐呵呵地教大家如何正确享用经典的犹太甜食。模特Nana Keita提起Elbaz会动容地掉泪:“那时我只是个试衣模特,是他发掘了我,鼓励我,每一季都会预定我,他说我很美。”
在我看来,Elbaz是最爱女性的那类设计师。在时尚这个做女人生意的行当,号称自己欣赏女性,要为女性赋权的设计师不在少数,而Elbaz的这份爱,真切得不掺一丝虚伪。
女性主义者常指出,创作者们尤其是男性创作者在描摹女性时,往往有要么圣母,要么娼妓的倾向。虽然前者为赞颂,但它其实本质与后者同源,都是来自于一种将女性群体视为“他者”的符号化想象。女人们由此不得不成为道德的标杆或者堕落的展示品,两者都是沉重的负担和枷锁,其实是抹杀了女性作为个体的生活经验和情感。
Elbaz对女性的爱丝毫没有来自幻想,不是歌德那种“伟大的女性,指引我们上升。”的歌颂和升华,不是把女性装点为娼妓或浪女的戏剧化反叛,也不是觊觎其性别身份想要取而代之。他关注个体,认真观察周遭真实的女性,理解她们的所想所需。他所展现的对女性强大的共情能力让人惊叹。
“所以我必须为她们做这样一条裙子,它最终会消隐不见,在你眼前的,只有这个女人的脸庞。”
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打造红毯着装是非常非常非常艰难的(此处他狠狠地使用了三个非常)。首先我必须要先认识和理解这个我们将要造型的女演员。这些女人们,我爱她们。她们美丽、脆弱、才华横溢,她们是那么华美的女性。我的工作,就是去帮助她们在红毯上展现出光彩。要知道,在照片和镜头里看起来美丽是不难的,难的是同时让她们感到让舒适自如。同时,我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让我的裙子消失呢?如果你在红毯上只关注到裙子、手袋、项链、长长的睫毛,你就完全搞错了重点。我想看到的是这个女人,我想要理解她们是谁,我尊重她们是因为她们的作品,是因为我知道她们承受了日复一日的焦虑和繁重工作,还有担忧——担忧没有新的工作邀约,担忧不再被喜爱,担忧自己不够完美。我尊重她们,爱她们,因为她们的美丽和脆弱。这些是我所理解的女性。所以我必须为她们做这样一条裙子,它最终会消隐不见,在你眼前的,只有这个女人的脸庞。”
这番话深深深深深深地打动了我。那是八年前,女性主义远没有成为时髦字眼的年代,事实上,Elbaz也从未用女性主义对自己的任何系列进行任何形式的市场包装。但这样一席话,证明了他就是一个最富有女性主义意识的设计师。
脆弱在他这儿,不是要被剿杀被掩藏被伪装起来的。他懂得,脆弱不是缺陷,是与男性阳刚之气的对立让它成为了缺陷。脆弱是女性乃至人性的一种特质,也是珍贵的特质,是与美丽、坚强和生命力共存的。他所要做的,是小心地保护这份女性气质,以自己的创作描绘这种女性之美。
使用绸缎和真丝这样柔软的面料所制作的裙装,是Elbaz眼中这种女性美的主要承载形式。Elbaz的手法中有一种崇高的轻快,颇有 Vionnet和Madame Grès之风,利用细密皱褶、纽结和单肩悬挂等设计,打造出轻盈随意的华丽感。
从2002年秋冬掌管Lanvin的首个系列开始,Elbaz就基本确定了这种鲜明的衣着风格,并在2008年左右臻于化境,加入丰富的色彩和配饰,Lanvin女郎呈现出一种冷静、快乐、幽默、柔美和刚毅共存的多元气质。这个一度消沉的老牌时装屋,又重新被推至行业之巅。
Lanvin女郎呈现出一种冷静、快乐、幽默、柔美和刚毅共存的多元气质
人们常常称他为“dress maker”(制裙师)。这个乍听之下,相较设计师或者创意总监来说略为土气的称谓,其实包含了对于一种古老技艺和传统的认可与敬畏。要达到简约流畅且看起来几乎毫不费力的美丽,Elbaz的设计秘密是精确。
他曾说,Lanvin的手工坊几乎像实验室,也不设置手工坊总监这样惯常的职位,他本人就是工坊的直接领导者。每一季,Elbaz都浸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带领着技艺精湛的工匠们,尝试各种不同的颜色、剪裁和廓形,反复将裙子剪短、加长……一件成品的前身往往要历经8、9个样品尝试。
这样的工作,将面料、颜色、廓形和剪裁精确地锁合在一起,也将理性的工艺与感性的情绪精准地锁合在一起,前后一贯,秩序井然。这是创作中最考验天赋、技艺、经验和直觉的一步,与导演思考表演的节奏和镜头的编排,或是作家调动不同词句和段落结构的过程其实本质相通。在我看来,也正是Elbaz这样仍然把持此种工作方式的设计师,维护住了时装的尊严,使其摆脱肤浅的指责,成为不逊于其他领域的创作。
无怪乎在有一次看完Lanvin的秀后,室内设计师Vincent Darre惊叹:“T台上的这些女人,看起来是那样的冰冷,却又充满女性味。太神奇了,这些裙子……如此简单的线条和垂褶,却能激起这样的情绪。”是啊,一条裙装,要为女人隐藏些什么,展示些什么,赋予她何种姿态,什么样的步伐。
回看Elbaz的设计时,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有时候一场简简单单的T台秀,竟也会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时装,就是最小单位的戏剧啊。单是衣着随着身体摆动的倩影,就足以引发无尽想象,让故事和情绪弥散。
有时候一场简简单单的T台秀,竟也会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除了是制衣大师,Elbaz在生前也是一个优异的讲述者和表达者。在得知他离世后的这几天,在从震惊中渐渐缓过神来时,一个画面反复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为什么要做时尚呢?”他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一边和一旁的同事处理工作,一边回答着这个问题, “因为我什么都做不好。”他用一贯温柔的语调说着,“我做过餐厅服务生,一周后就被炒鱿鱼了。我不会开车,所以连出租车司机都做不了。我不懂怎么回复信息,我甚至不会骑自行车。你可以想象吗?”Elbaz偏偏头,拿起一瓶气泡水,一旁的女助手咧嘴笑了。
Elbaz的语气中毫无反讽之意,他是真真切切的无奈,这也许展示了天才的一种面貌,在其他方面笨拙无能,他只能干一件事,却能干到极致。
可惜的是,他所擅长的正是一个经验和技艺无法堆叠累积的行业,经验和技艺甚至是负累。今天,越来越多毫无负累的外行人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同样是八年前的这个访问里,Elbaz就透露出了无法抓住时代的疲累:“互联网改变了时尚。要知道,在屏幕上看起来好的衣服,在现实中往往都不怎么样。那么,我们要如何去应对眼睛、镜子和摄影机镜头这三种不同的媒介呢?我们的创作,到底是要在屏幕上看起来美丽,还是要在实际的身体上看起来美丽?”
Elbaz的这个诘问,几乎成为了如今时装设计师们必须要面对的近乎职业价值观的选择题。时装曾经是关于造梦,是现实和超现实之间的转化游戏。如何将现实之人,转化成梦中人;梦中人的形象,又如何展现在现实人之中。如今,时尚美梦变成了另一种快速成名之梦,时尚的现实和超现实,变成了线下和线上。
互联网扩大了时尚的消费者,也改变了时尚的消费者。他们不仅仅越来越沉迷于镜头前的光彩照人和屏幕间的沟通互动,他们抵达时装的路径,也从亲身试穿和感受,变成了通过品牌和设计师灌输的概念和市场宣传手段。
时装的深刻性不再体现在艰深的工艺和反复试验的时间,甚至不体现在它是否如实反映了社会思潮和阶层变动。当代时装的酷和深刻性在于设计师是否懂得阐释和引用。获得深度最安全的办法,是将系列套入哲学、流行文化、社群文化等各种框架之中——哪怕其设计与此并无真正关联。
新一代的设计师,用一支视觉炫酷的影片,就能说服消费者其表达的是“爱”,而像Elbaz这样,不善用概念来包装系列,只能认认真真考量面料在女性身上的触感,仔仔细细实验裙子长两公分和短两公分对行走姿态带来的不同影响,就显得不合时宜了。这行业风云际会,他最终离开Lanvin,既令人惊诧,也是一种必然。
如何应对这个时代?离开Lanvin的几年后,Elbaz提出的解决方案是AZ Factory。
离世前,Alber Elbaz为时装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的解决方案是AZ Factory
在关怀女性现实所需的道路上,他甚至走得更远了。第一个系列“My Body”,用机械工程的概念研发出适合各种不同体型的针织,尺寸跨度从XXS直达4XL。一系列密度不同的编织技术,保证了着装的舒适。最绝的仍然是细节,每条裙子都有加长的后背金属拉链,设计灵感来自于潜水服,为的是能让女性不费力独自穿脱。
这份细致让我想到了自己喜欢的另一位设计师。他善于创造凌厉而独立的女性形象。可是,为他的时装技艺所折服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诸如在洗手间里汗流浃背、费力摸索,只为系上裤腰背后一颗颗细密小按扣的艰辛时刻。甚至有一次,独自在家的我为了穿一条他所设计的裙子出门,不得不打电话叫朋友来,因为这条裙子背后的隐形拉链设计,根本无法自个儿拉上。
经过这般切身体验,Elbaz的这个设计,瞬间就触动了我。今天,几乎每个品牌,每个设计师,都宣称自己在为独立女性所设计。独立和女性主义,究竟是一种真实,还是一种姿态呢?
AZ Factory的发布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大规模转发及讨论还是不久前的事,一切就戛然而止了。事实上,虽然身为时装圈内最富名望的设计师一员,Elbaz的故事总是充满了未尽的遗憾。当年,在成为被Yves Saint Laurent钦点的接班人后,Elbaz只做了短短三季,就因为品牌被Gucci集团收购而出局;Lanvin 14年的辉煌未能延续;AZ Factory才刚刚面世。
在所有的快乐里,总有些哀伤的东西。在Elbaz温暖的笑意背后,也总有忧伤的神色。他长期承受因为身型带来的焦虑和抑郁,在大秀前夕,刚刚还如小太阳一般照耀着每一个人的他,眼神会瞬间黯淡下来,“我感到悲伤,一想到一切就要结束了,我就不可抑制的悲伤。”
这次他回归,踌躇满志中也有哀伤之色,也许他知道,要凭一己之力,扭转巨轮的方向,拓展出时装的另一种可能性,谈何容易?然而还要尝试,还是要继续。可谁能想到,这一次,失败或成功的滋味都不让他尝到,竟会以这样的方式仓促结束。
就像顾城写的:“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你都在命运中。”Alber Elbaz未写完的长篇,也是在赞美爱的颂歌,只是这该死的命运啊,实在令人伤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