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头条网LADYMAX|时尚影响力媒体-专注报道时尚商业

莎莎内地8年未盈利 陷入亏损仍将扩张开店500家

来源:LADYMAX时尚网责任编辑:Carrie时间:2013年05月23日 11:26

  

移至内地模式之困
  

莎莎国际在香港如鱼得水,低价出售国际一线品牌成为它的经营特色,尤其深受内地游客的追捧。
  

面对广阔又快速增长的内地市场,2005年,控股主席兼行政总裁郭少明终于下定决心北上。当年3月,它在内地首家独资化妆品专卖店的店址选择了上海。这家开在淮海中路的专卖店选择了“店中店”的模式,落户在淮海中路妇女用品商店B馆一楼。
  

“店中店”打破了国内日用化妆品销售模式以专柜、大卖场货架销售和专卖店销售的惯用模式。业内人士对其前景颇为看好。但作为莎莎在内地的第一家门店,它却遭遇了滑铁卢—兰蔻、SK-Ⅱ、碧欧泉等一线品牌集体“失踪”。
  

随后的经营也并不如预料的那般火爆,甚至在2010年,该店的营业面积较开业之初的400平米缩小了一半之多。
  

创立于1978年的莎莎国际,距今已有35年历史。上世纪70年代,郭少明与妻子在香港铜锣湾总统商场,以2万港元资金开设一间名为莎莎的小型化妆品店,为顾客提供折扣优惠以吸引顾客。
  

夫妻二人踏实经营,规模不断扩充。多年后,郭少明终于决定辞去公务员职位并全职经营莎莎。其后,在总统商场店铺内尝试以超级市场的自助形式经营。经过十余年扩展,莎莎逐渐形成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经营模式—依靠代理品牌及香港免税等政策优势,以低价策略打开市场,在顾客心中逐步建立起了一线化妆品品牌价格杀手的形象。
  

时代周报记者曾仔细对比香港莎莎店内物品价格,发现兰蔻、雅诗兰黛、Dior等一线品牌化妆品的价格都要比专柜价格低3-5成。“莎莎在香港形成了自己成熟的商业模式,简单说就是‘低价卖大牌’。”一名业内人士如此总结说,“但遗憾的是,在进入内地之后,却未能实现模式的准确复制。”
  

“相当部分的品牌代理商主要的恐惧在于,如果在内地和莎莎建立合作关系,给了莎莎正常的售货身份。凭借莎莎的销售网络和途径,它可以轻松地将从香港而来的非正规渠道又同品牌的货物,实现正常销售。这样的后果便是,直接打乱商品的整个价格销售体系。”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当初开设上海第一家店铺时,SK-Ⅱ的缺席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莎莎和我们接触了很久,谈过多次,可是现在我们也没进入莎莎内地门店。”SK-Ⅱ代理商曾对外如此表示。这种担心便是与莎莎合作后,会破坏SK-Ⅱ原有的价格体系,打乱销售节奏。
  

而若以原有货源直接进入内地,莎莎又不得不面对截然不同的商业环境和税收政策。移至内地后失去了香港独有的税收政策,也让它颇为不适。在内地,高端化妆品的消费税高达30%,增值税达17%,这些都让莎莎倍感无力,最终导致诸多品牌类别稀缺,价格优势不再。
  

实际上,莎莎移至内地的并非其一直擅长的那套原有模式,只能尴尬面对夹缝之中求生存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