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头条网LADYMAX|时尚影响力媒体-专注报道时尚商业

为什么阿诺得不到Gucci?

来源:LADYMAX时尚网责任编辑:Eason时间:2014年03月26日 13:44

(LADYMAX.cn资讯)谁给LV制造了对手?如果我说是中东的阿拉伯人,估计会有人感到诧异。这事儿,跟中东国家的主权基金有点儿关系。

为什么阿诺得不到Gucci? 

近些年在以出口为导向的新兴国家非常流行的所谓主权基金,其实就是由中东国家在50多年前首创的,当时这些产油国因石油出口而拥有了庞大的外汇储备,为了让这些巨额资金能够保值增值,便发展出了主权基金这种管理模式。

 

但中东国家的主权基金一直都很低调,只管埋头赚钱,哪像中投、淡马锡这些华人系的主权基金,整天一副挥斥方遒的架势,生怕人家不知道它似的。若不是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以阿布扎比投资局为代表的这批老牌主权基金浮上了台面,人们至今都不会发现,原来这几十年间,国际上重大资产交易的背后,大都有中东人的影子,他们眼光精准、手法娴熟、视野开阔、百无禁忌,什么领域都敢进,任何标的都敢碰,当然也包括奢侈品。

 

巴林投资公司

为什么阿诺得不到Gucci? 

1982年夏天,中东小国巴林的主权基金巴林投资公司在首都麦纳麦成立,其办公室的启用仪式竟然由总理主持,足见该公司的主权背景。这家公司将投资区域设定为西欧与北美。投资标的则涵盖了从房地产到高科技再到奢侈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奢侈品方面,巴林投资更是多所着墨,类似宝玑、Tiffany(蒂芙尼)、Gucci(古驰)等知名时尚品牌都曾出现在他们的投资清单上。特别是对Tiffany与Gucci的投资,俨然成了PE界公认的经典范例。


1984年,巴林投资在美国成功地收购了Tiffany,1987年就把它拿到纽交所上市,且上市之后没多久便将股权在市场上悉数抛出,其套现速度之快,真是令人咋舌。其实,此种手法源于该公司一贯的投资风格,巴林投资与大多数主权基金注重长线持有不同,它近乎偏执地追求快速流动,持有一项资产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3年。这种风格几乎贯穿了他们所有的投资活动,在对Gucci的投资中也不例外。

 

抄底Gucci

 

刚卖掉Tiffany的巴林人,转眼就盯上了Gucci。如果说当初看中Tiffany算是好眼光的话,那么后一把选了Gucci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因为那时Gucci品牌的衰败之象可是举世公认、有目共睹的。

为什么阿诺得不到Gucci? 

众所周知,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Gucci家族一直陷于漫长的权力斗争之中,根本就无心经营,其品牌衰败正是根源于此,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可是,巴林投资却偏偏将它纳入视野,而且从时间上推算,当时正值Gucci的内斗与内耗达到高峰之际,那一阶段其产品设计之差,经营业绩之烂,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真不知巴林投资究竟看上了它哪一点,或者说,巴林人凭什么就能确定,自己可以把Gucci整治好,再顺利上市套现。这中间变数太多,风险太大,跟投资Tiffany比起来,可完全不是一码事儿。况且,在奢侈品领域,比Gucci质地更好的资产多了去了,干嘛非它不可?再者说了,要是Gucci比较容易取得倒也算了,可事实正相反,家族成员个个敝帚自珍,无论自己股权多少,全都宝贝得不得了,轻易不肯撒手呢。

 

没想到人家巴林投资这回超有耐心,硬是用了两年多的时间,陆陆续续把家族内小股东手中的零星股份全数收入囊中。到1989年,巴林投资便已拥有了Gucci 50%的股份,而另外的50%都在第三代继承人——老Gucci的孙子Maurizio手中。这一年,他刚被家族成员选为总裁,哪想到,当上总裁没多久,就只需面对一个股东了,而且这个股东还来自一个或许他根本就不知其方位的东方小国。不过,Maurizio大概也不会感觉有什么不同,因为这个股东似乎只想投资,并不过问经营。

 

唤醒Gucci

 

这时,本文的另一个主角PPR集团(现已改名为Kering集团)尚未与Gucci发生任何关联,因为这个后来拥有了Gucci等诸多品牌的奢侈品集团此刻还不存在,当时它还只是一家以老板的名字皮诺(Pinault)命名的木材公司。不过,您可别小看了这个卖木头的,据说人家是前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好友。

为什么阿诺得不到Gucci?  

1993年皮诺的公司因非法并购一家美国公司而遭到美国联邦检察官起诉时,法国竟然由政府出面进行阻拦,将案件一拖就是十年。法新社甚至明确表示,官方此举就是为了保护皮诺,可见此人与政界关系之不一般。或许正因为此,才注定了后来的PPR集团与中东小国的主权基金,在未来发生了隔空交汇。


就在这位“皮老板”遭遇跨国起诉的同一年,也就是巴林投资取得Gucci半数股权后的第四年,Gucci依然亏损连连,毫无改善。至此,一直未插手经营的巴林基金终于忍不住出手了。他们继续以简洁明快的风格,直接从Maurizio手中买下了剩余的50%股份,终于实现了百分之百控股,Gucci家族成员则从此与品牌再无瓜葛。

 

巴林投资立即任命了新CEO,并放手让新CEO自己决定创意总监人选。这位时尚行业的知名CEO德·索雷(Dominique De Sole)的确独具慧眼,于1994年任命了当时并不出名的Tom Ford为创意总监,此举后来被公认为让Gucci起死回生的关键。1995年3月,Tom Ford为Gucci设计的系列首次亮相便一炮而红。以此为转折,Gucci终于走上了品牌复苏之路。

 

现在我们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当初巴林人选中Gucci时,对其糟糕状况是那么的不在意,显然他们早已心有定见,知道自己完全可以把它整治好。其实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坚信制度的力量。巴林人掌管Gucci之后,与Maurizio最大的区别,就是只干一件事情——选定合适的CEO,其他的一概不管。

 

实际上,德·索雷让Tom Ford做创意总监,外界是很不看好的,有不服气者,有出言嘲讽者,有打算看笑话者,对于这些,没点儿定力是扛不住的。但巴林投资就是不为舆论所动,对CEO绝不干预,放手让他折腾。事实证明,无论是巴林投资还是德·索雷,当然也包括Tom Ford,他们全都对了。

 

说到底,是他们的眼光全都对了。巴林投资选对了德·索雷,德·索雷选对了Tom Ford,Tom Ford选对了设计风格。他打破了老Gucci繁复守旧的形象,让Gucci走出了一条略带颓废的性感路线(Porno Chic),这明显超出了市场预期,却在众人的怀疑声中,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对于后两位做对了事情,倒也算是在情理之中,毕竟他们一个是熟悉时尚产业的职业经理人,一个是毕业于纽约帕森的才子。可是,那个来自传统伊斯兰国家的基金却展现出如此成熟的经营理念和先进的企业治理,这就令人颇感惊诧了。看来他们在投资上的屡有斩获,不是没缘由的。而巴林人在离开Gucci之前,为保护Gucci而做的制度安排,则更展现其对制度的信赖以及运用的自如。是的,巴林投资很快又要撤了。

为什么阿诺得不到Gucci? 

就在Gucci第一批新款成功发布之后半年左右,巴林投资便开始着手退出事宜。他们先在1995年把49%的Gucci股份拿到阿姆斯特丹上市,1996年又让其余的51%在纽约上市。就这样,这支中东小国的基金,又一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套现行为。

 

“木材商”皮诺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上述这段时间内,木材商人“皮老板”已经开始进入商品零售领域。1992年,他买下了春天百货(Printemps),两年之后的1994年,又合并了成衣品牌la Redout,自此,PPR集团便正式形成(PPR即Pinault-Printemps-Redout),并于当年成功上市,这一年恰好就是巴林投资即将离开Gucci的那一年,但这对PPR而言暂时还没什么意义,因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家新上市的集团知道自己今后该干什么。凭借刚上市手里有钱,它倒是展开了一系列并购,可在整整5年间,我们从PPR的并购清单上,看不到任何章法,东一下西一下,买了一大堆互不搭界的企业。可是,如果你据此以为皮诺本人就是这样思路不清,那可就错了。

 

能跟总统一块儿混的人,当然不是等闲之辈,以下事实就充分说明了“皮老板”的远见,甭管这远见是来自于他自身还是得益于政客友人的点拨。在PPR集团成立之前的1992年,也就是皮诺木材公司收购春天百货那年,皮诺就另外成立了一家公司——Artemis控股。当PPR集团因上市而公众化以后,Artemis控股仍一直由皮诺家族全资拥有,并因持有PPR最多股份而实际控股该公司。就在PPR进行并购的同时,Artemis控股也同样展开了并购,当我们同样观察Artemis控股5年的并购清单时,可就发现不少有价值的东东啦,比如波尔多五大顶级酒庄中的拉图尔酒庄(Chateau Latour)、新秀丽旅行箱(Samsonite)、克里斯蒂拍卖行、寿险公司和杂志。这些优质资产都被家族的Artemis控股所拥有,丝毫不注入上市公司PPR集团里去。不过,这些企业对PPR也不是没有发挥过作用,他们都有很好的现金流,因而大大增加了Artemis控股的口袋深度,让Artemis控股日后成为PPR一切并购行动的藏镜人,同时也是后来收购Gucci时,PPR死磕LVMH的坚强后盾。

 

LVMH登场

 

巴林人走了之后,完全公众化的Gucci着实过了几年舒服的日子,这也是我们见到Tom Ford最出彩的那几年。怎奈好景不常,1999年1月,LVMH率先开始了对Gucci的并购行动。在短短的20天里,它以14亿美元分四次共买入了Gucci 34%的股票,并立即以大股东身份要求向董事会派出3名董事。这给Gucci管理层一个措手不及,令他们深感不安,因为他们很清楚,LVMH之所以能这样对Gucci管理层搞突然袭击,是利用了Gucci有49%的股份在阿姆斯特丹上市,而荷兰法律没有规定收购方必须事先向被收购方的全体股东提交收购方案。LVMH这么做,很明显就是为了进入董事会嘛。既然如此,Gucci管理层便反将一军,要求LVMH以要约方式收购Gucci所有股份,让Gucci下市(喜欢就买回家自个儿玩儿呗)。这显然不是LVMH的目的,当然一口回绝,自此,其恶意收购终告成立,Gucci管理层根据这一点,就有理由动用反恶意收购武器。

为什么阿诺得不到Gucci? 

一切都要感谢巴林人!在Gucci身上他们不是简单地套现走人,而是在离开之前就为保护管理层、反恶意收购进行了制度安排。他们在1995年出脱持股前夕,召开了股东大会,从法律层面赋予了董事会一种特殊的权利,让其在遭遇恶意收购时,可以向管理层发行新股,同时公司给管理层发放无息贷款来购买这些新股,新股每年的分红则用来偿还这笔无息贷款。这样发行的新股既不会降低每股收益,也不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公司的钱既没增加也没减少,只是玩儿了一下账面游戏,在不增加资本金的情况下,却增加了投票权,从而可以稀释其他股东的投票权。因为这并不改变现有股东的权益,股东大会自然顺利通过了这项授权。

 

这项制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可以让董事会在不改变资本金的情况下,任意增加向管理层发行新股的数量,如果恶意收购者继续增持,董事会就可以继续向管理层增发同样数量的新股,反正公司和管理层谁也不用出钱,股东的分红又不受影响,除了恶意收购者,没人会对这事有意见,这相当于巴林投资给Gucci留下了一把对付恶意收购的利刃。

 

Gucci当然毫不客气,立马祭起这个法宝,发行了与LVMH收购股票相同数量的新股,使其股份比例一下就降到了25%,无权进入董事会。LVMH以堂堂14亿美元的代价,却换来了一堆被稀释了表决权的股票,进入董事会的愿望就此落空,他们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便向荷兰法院起诉Gucci,认为其董事会向管理层增发新股,等于是“剥夺了现有股东的投票权”。

 

殊不知,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有一项规定,在该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可以采用发行优先股的方式来保护其不被恶意收购,而根据巴林投资留下的那份股东大会决议,Gucci向管理层增发的新股就属于优先股。LVMH只好再找新的攻击点,他们发现Gucci被巴林人弄到了两个市场上市,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和纽交所,这就要求Gucci公司的任何决议都必须同时符合两个市场的规定。LVMH以为找到了Gucci的软肋,便又向美国提起诉讼。想不到,纽交所却有这样一条规定,在纽交所上市的外国公司,可以利用本国规则保护自己不被恶意收购。这下LVMH算是彻底没脾气了。

 

但持续多年的漫长诉讼也让Gucci管理层感觉心里没底,因为在这中间管理层和LVMH的持股统统被法院冻结,不得增减,而Gucci管理层却急于继续稀释LVMH的持股比例,毕竟他们也没有把握官司一定会赢。这时只有引入第三方投资者,向其发行新股,才能达到Gucci管理层的目的。

 

渔翁得利

 

PPR就是在这时开始与Gucci发生关联的,对皮诺而言,他一下就明白PPR今后该干什么了,那就是全力投入这场与LVMH的收购大战,把自己打造成LVMH那样的奢侈品集团。于是,1999年PPR以战略投资者的名义与Gucci签订协议,由Gucci向其增发3900万股新股,并允许其今后再收购10%的股票,这样PPR最终持股比例可超过50%。这对于LVMH无异于雪上加霜,他只好把这份协议连同PPR再追加起诉。官司一直打到荷兰最高法院,最后的结论非常搞笑,Gucci集团向管理层和PPR发行新股,应该得到股东大会授权。这不正是巴林投资在1995年临走前完成的那份股东大会决议吗?

 

至此,我们不得不再次感叹巴林人手法的高超,以及他们对全球各大交易所规则的了解,还有他们设计制度时的缜密思维,好像他早就把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都预见到了,你要走的每一步都跑不出他划定的圈圈,就好像金庸小说里那个死了还能杀人的武林高手,或是古墓里为盗墓者设下的重重机关。

 

LVMH明知大势已去,但还想做最后一搏,只好向Gucci发出要约收购,但遭到董事会一口回绝。最后,由荷兰法院出面协调,三方达成一致意见,由PPR按约定价格全数收购LVMH所持的Gucci股份,长达5年的官司终告了结,最初的原被告双方谁也没赢,却由第三者PPR集团以完胜收场,它并购Gucci的总成本是88亿美元。

 

这趟买卖是否划算,还不能只看Gucci一个品牌的价值,因为在PPR收购Gucci这个漫长的过程中,PPR凭借背后Artemis控股强大的资金实力,支持Gucci出面买下了一大串国际品牌,包括YSL(伊夫·圣·洛朗)时装公司和化妆品公司,而YSL化妆品公司旗下又拥有多个知名品牌的香水,然后又陆续控股了意大利的皮鞋品牌Sergio Rossi,包包品牌Bottega Veneta,还有法国的巴黎世家、宝诗龙,英国则有Alexander McQueen和摇滚歌手保罗·麦卡尼的女儿创立的品牌Stella McCartney。到官司落幕、收购完成时,Gucci自己也已变成拥有多个品牌的集团,这对PPR集团及其背后的Artemis控股来说,可是超划算的呢。

为什么阿诺得不到Gucci? 

这时我们再看PPR的并购清单,从1999年之后,其并购思路是相当的清晰,那是一水儿的奢侈品。这最终使PPR集团成为了继LVMH和历峰集团之后的第三大奢侈品集团,从而造就了一个可与LVMH分庭抗礼的PPR,与阿诺并称双雄的皮诺。

 

这一切,皆拜中东人所赐。(完)

 

爆料投稿请联系LADYMAX时尚网编辑部:LADYMAX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