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年轻化并非一蹴而就,但是未来郑志刚背后的整个商业帝国必然是一个由年轻消费力来接棒
作者 | Drizzie
没有人想错失未来,但是能够挣脱惯性的从来都是少数人。
“富不过三代”的说法显然不适用于稳坐香港四大家族之列的郑家。对于“富三代”郑志刚而言,此前两代人打下的地基早已是一个复利翻滚的财富帝国——市值合计近2000亿港元的新世界发展和周大福。在此惯性下,很多时候后人无需太用力,便能促成很多事情。由郑志刚一手创办的K11购物艺术中心几乎毫不费力地便获得出人意料的成功。
2012年,郑志刚之父郑家纯接任祖父郑裕彤担任新世界发展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职位。2016年10月,郑裕彤病逝。凭借2008年创立的K11购物中心品牌的空前成功,2017年,年仅36岁的郑志刚出任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执行副主席和联席总经理,权力序列仅次于郑家纯,坐实新世界集团和周大福第三代接班人身份。
接班守业,在分寸之中适度创新,通常是人们对财富后代的合理想象。但是近两年以来,郑志刚的一系列动作显露出某种突破惯性的魄力,在新一代企业家中显得颇为特立独行。2012年,他被《财富》杂志评为"2012 年全球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之一,是榜上唯一香港人。
如果说新世界发展和周大福围绕“老钱”阶层建立了一个商业地产和珠宝帝国,那么郑志刚构想的则是一个骨骼清奇的“年轻人帝国”。
▌01
很多人说,香港商界没有互联网基因。
的确,通过房产与金融立业实现财富积累,推崇稳健的投资回报,对于互联网的高风险与不确定性保持警惕实属自然。然而,这一点或在新一代掌舵手领航后发生改变。
不到两年时间,郑志刚已经将一批新兴互联网平台收入囊中。2017年10月,郑志刚宣布创建全新投资基金公司C Ventures,该公司成立后加速搜罗投资标的,针对中国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将触角伸向了年轻人生活方式各方各面。在郑志刚眼中,他们是本世纪的关键消费市场群体。
该基金投资的公司令人目不暇接,包括线上珠宝租赁平台Flont,高级时装租赁平台Armarium,小红书、高级健身品牌Bandier,粉丝娱乐网站SkyBound,数字化衣橱管理系统Finery和在线定制手表平台Undone等。
不仅如此,C Ventures一边用生活方式类初创平台“包围”中国年轻人,另一边还通过时尚电商和新媒体平台闯入时尚行业的主流视野。
2017年底,郑志刚通过名下的K11 Investment和C Ventures入股美国时尚电商Moda Operandi,并成为Moda Operandi董事会成员和实际运营的合作伙伴,旨在帮助后者拓展亚洲和中东市场等全球市场业务。
得到C Ventures投资的Moda Operandi已正式入局竞争激烈的中国线上时尚市场
上个月,Moda Operandi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任命前任Farfetch高管杨明为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开始在上海组建团队。这意味着Moda Operandi正式入局竞争激烈的中国线上时尚市场,与天猫、京东、寺库等本土电商,以及Net-a-Porter、Farfetch、Revolve、Shopbop等众多已在本土建立一定根基的欧美垂直时尚电商共同抢夺中国年轻消费者。
尽管业界分析认为,Moda Operandi入局国内拥挤的线上时尚市场面临的挑战不小,但是Moda Operandi自身的特性倒是形成了差异性的竞争优势,更精确地瞄准具有特殊需求的高端细分市场。相较于其他竞家,Moda Operandi拥有年轻人眼下十分重视而时尚电商往往缺乏的定制与体验基因,自创立起便重视高端会员关系维护,如预付定金寄送到家,举办非公开的时装表演等。
如果说C Ventures收购的互联网平台搭起了“年轻人帝国”的骨架,那么其最新对潮流青年文化和内容产业的布局则成为盘活整个生态的血液。
今年4月,郑志刚促成了伦敦青年文化时尚杂志《Dazed》中文版的推出,目标显然是建立中国本土青年文化的话语权。该杂志由《Dazed》与国内潮流产业集团YOHO!合作,由原《YOHO!GIRLS》团队负责,郑志刚担任《Dazed》中文版主席,上个月,他还被美国设计师协会CFDA选举为首位全球大使。
《Dazed》杂志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青年文化时尚杂志
去年12月,C Ventures针对YOHO!发起了一轮2500万美元融资,二者达成战略合作,YOHO!获得K11在全国线下资源的全方位支持,为其媒体+零售+生活方式的业态向线下延伸提供支持。
郑志刚对外表示,Dazed中文版致力于成为中国青年文化的代言人,创造和策划与中国千禧一代和Z世代交流的最佳内容,成为为青年团体提供时尚、艺术、音乐和电影精选故事的平台。
有别于传统垂直产业格局,郑志刚希望通过C Ventures瞄准千禧一代的颠覆性趋势,建立一个集共享、定制、社交、时尚、科技、媒体于一身的大生态圈。他早前表示,C Ventures更像是一个“投资俱乐部”,计划投资20家以上公司,投资上限不得超过3000万美元或1亿美元。这些公司能够互相交流,资源共享,关键是把它们联系起来。
现在,一个完整的年轻人生态似乎正初现雏形。尽管当我们将目光放宽至全局时,C Ventures仅仅是郑志刚财富版图的渺小一点,是其创新观点的试验田。但是这个最新搭建的微缩模型恰恰映射着郑志刚对整个商业帝国的未来构想。
▌02
在务实重利的香港商界,郑志刚无疑是特立独行的。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平台简介是“现代文化企业家,K11创办人”。
郑志刚身上既有被按照接班人标准培养的严丝合缝,也有突破传统规则的文化情怀。13岁赴美国学习后,郑志刚一直成绩优异,在哈佛大学主修东亚文学,毕业后赴日本进修一年。他从未选择上MBA课程,也没有过早进入家族企业工作,而是在投行工作三年的经历积累商业实操经验。
他曾在采访中表示,“我相信人文、历史及所有涉及人生观的东西,需要在年轻时系统学习,这是做事的基础。”他认为资本运作与企业管理等知识,可以在实践中学习,难度不大。
文化和艺术往往被认为是富家子弟的“小打小闹”,是传统实业的锦上添花。但是十年来,有着多元化学科背景教育的郑志刚保持对未来趋势的敏锐嗅觉,证明了文化艺术和传统商业结合的可能性,以及知识资本将成为未来商业的新驱动力,这也正是他站稳接班人位置的一张王牌。
时间拉回到2008年,郑志刚在对新世界百货VIP调研后发现,高趋同度是制约零售业发展的最大障碍。针对这一痛点,他采用艺术、人文、自然三位一体的思路在香港金融危机爆发与零售业萧条的环境下,于2009年创立了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艺术购物中心”香港尖沙咀K11购物艺术中心,一举成功。
按照他的思路,以主题为特色,跨界为方式,K11购物艺术中心分别通过打造创意空间、创造商业连接点和社群运营三方面能够摆脱传统购物中心的趋同化弊端。K11旗下包括办公楼品牌K11 ATELIER,K11自有实体店,K11线上零售店,形成文化延伸品生态。2010年,郑志刚创办艺术基金会K11 Art Foundation , 致力为普通公众提供国际性的创意平台。
通过K11项目,郑志刚证明了文化艺术和传统商业结合的可能性,图为广州K11
K11购物艺术中心在成立第一年就收支平衡实现盈利,第二年营业额增长3倍,每个月客流量能稳定在100万人次以上。据2015年财务报表显示,其出租率接近100%,每月平均客流量超130万人次。
2013年6月,位于淮海中路新天地商圈的上海K11开业。次年,上海K11举办的莫奈画展,引发观展热潮,总观展人数高达26万人,单日客流量达6000人,一举打响上海K11名声。2015年鬼才达利的展览又吸引了近20万人流。上海K11特展期间商场日常营业额往往能大涨20%。
上海K11已经成为城市地标,先后举办了莫奈画展、达利展、PINK LOVE等热门展览活动
艺术加商业地产的模式试水成功后,郑志刚便开始广泛复制该商业模式。随后,K11陆续又进入武汉、广州、沈阳,未来将进驻深圳、宁波、天津及北京。2024年之前,郑志刚计划在9个城市建成29个K11。
今年,郑志刚一手打造的香港Victoria Dockside大型购物中心也将全面建成,第一期已率先于4月26日开幕。这个前身为新世界中心的新购物中心面积达到320万平方英尺,是新世界发展耗资 200 亿港元,在香港尖沙咀海滨打造的一个艺术及设计新地标。其中,郑志刚与妹妹郑志雯联手打造的瑰丽酒店已于近日引发密切关注。
在郑志刚之前,艺术与商业地产的结合或许并不能算是一个新思路。但是郑志刚最早令概念成型,成功地平衡了艺术与商业。他的思路很直白,那就是艺术除了国际化,还需要普及化,商业是艺术传播的加速器。郑志刚对微信公众号棱镜表示,“我要做家族企业中的硅谷,去孵化新的理念和公司。但需要通过实际的经验、数据、财务报表和品牌感知力去证明它们是可以成功的。”
他在个人公众号中指出,“体验这个词已经比较过时,顾客不再单单要求体验,而是追求学识,渴求一些知识的转化,知识上的累积。所以,K11的目的像是文化硅谷一样,令不同文化的顾客能够积累知识资本。我们积极举办不同类型的展览、讲座、工作坊,增加大家接触艺术文化的机会,艺术对大家来说,不再是遥不可及,也非高高在上之物。”
当K11的艺术商业模式被广泛模仿复制,消费者从追求产品转向追求体验已成为商业常识时,郑志刚将视野继续拉长——知识才是新的社交货币。
▌03
从全局看来,郑志刚背后的商业帝国已经十分清晰。
金字塔底部的新世界发展和周大福,是家族前两代打造的商业地产与珠宝零售根基,成为整个帝国的坚实基础。腰部,是郑志刚将文化艺术与家族生意、实体零售与虚拟体验相结合形成的K11等新兴商业地产品牌。位于顶部的则是通过C Ventures孵化的时尚及生活方式初创公司,其中绝大部分为线上平台。
对于实业发家的家族企业而言,实业的稳定和低风险是诱人的舒适区。在整整十年的温和演变中,郑志刚的努力不仅在于为传统商业地产“添砖加瓦”,而是对家族思维惯性做大手术,影响企业沉淀出文化艺术和年轻化的基因,从而带动商业帝国从底部实现整体升级。换言之,所谓的年轻化,不仅仅来自金字塔顶端的新兴初创平台,更重要的是让新世界发展和周大福实现新生。
国际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 2019中国最佳品牌排行榜中,周大福是唯一一个入选50强的时尚类品牌
2007年,郑志刚参与了新世界百货的IPO,作为其进入家族企业的第一张成绩单。此后实体零售受到线上购物冲击,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变迁也倒逼百货业态向购物中心转型,直至2017年新世界百货退市,郑志刚见证了中国内地零售业的一个完整市场周期。在势不可挡的市场变局中,新世界必须对未来年轻人消费主体的生活方式进行深刻的洞察。
另一方面,商业地产最基本的是对地理区域的敏感,寻找下一片“黄金土地”是破局的关键。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郑志刚开始押注粤港澳大湾区,将该区域作为K11未来几年内的发展重点。据悉,新世界发展已储备了大概80万平米的土地储备,将会投资150亿人民币在该地区。同时,集团还进军保险业、金融业等,进一步令旗下业务多元化。
对于作为香港奢侈零售业另一张名片的周大福而言,这个90年历史洗礼的老字号品牌当然也面临着年轻化的挑战。
上世纪,郑裕彤创立了新世界发展和周大福集团。其父亲是广州的绸缎商人郑敬诒,与黄金商人周至元是同乡兼好友。郑裕彤于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辍学到澳门其未来岳父周至元的周大福珠宝金行工作,并在1956年继承了周大福。
接管周大福后,郑裕彤做了大展拳脚的改革,使周大福迅速提升了知名度,同时对企业内部架构进行改革,让一部分骨干员工持股,重视人才,按照西方的现代化管理方式治理公司。
1960年,郑裕彤突破传统金铺的营运模式,开始由单纯的黄金转向以钻石为首的珠宝首饰生意,并将周大福珠宝金行改组为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1964年又在南非购入一间拥有De Beers钻石石胚牌照的公司,进口钻石到香港。
2011年12月,周大福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香港上市市值最大的珠宝公司,也是中国内地及香港最著名及最具规模的珠宝首饰品牌。 不过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导致传统珠宝和香港老字号面临着品牌老化的危险,而香港零售业的降温也督促着周大福做出更多革新。不过,如今市场风行的文化与情感营销既正中当下年轻人下怀,也恰恰是郑志刚的强项。
郑志刚在接受“财约你”专访时表示,其与团队在周大福年轻化上花了很多功夫,“要年轻化,首先我们要了解顾客,要从产品上做改革和颠覆。比如新的传承系列,以纯黄金为出发点,同时加入了很多设计感。尽管现在的80后90后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科技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是他们更重感情,更看重回忆。”
在风雨飘摇的香港零售环境中,周大福的逆势增长已经证明了其战略决策奏效。据时尚商业快讯,周大福本月公布了截至今年6月底止首个财季经营数据,虽然香港及澳门地区销售额按年下降6%,中国内地销售额则大涨24%。去年全年,周大福营业额同比大涨12.7%至666.61亿港元,净利润则大涨11.8%至45.77亿港元。去年第四财季,周大福中国内地同店销售录得近双位数增长。
国际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今年发布的2019中国最佳品牌排行榜显示,周大福则是唯一一个入选50强的时尚类品牌,品牌价值同比增长8%至108.79亿元,总榜排名第28。今年以来,周大福股价累积上涨23%,目前股价为7.54港元,市值约为754亿港元。
尽管年轻化并非一蹴而就,但是未来郑志刚背后的整个商业帝国必然是一个由年轻消费力来接棒。Bain&Co.贝恩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千禧一代是重新定义奢侈品市场未来十年发展方向的关键群体。另有数据显示,更年轻的Z世代自身的年开支规模为440亿美元,还会影响规模达6000亿美元的家庭开支。 皮尤研究中心称,千禧一代和Z世代合计将在2019年形成规模最大的消费者群体。
但更重要的是,这个年轻人帝国并不仅仅因为针对年轻人而显得有活力,而是用年轻的投资布局思维,激发传统商业的创新力,在新领域与传统版块之间形成资源置换流通的管道,这才是区别于传统的“年轻”投资。
正荣金融业务部副总裁郭家耀早前称,市场对郑志刚评价普遍都很正面,以往新世界在四大家族中表现相对较弱,但郑志刚接班后加入许多新元素,未来亦看好新世界发展。汇业证券财经研究部主管熊丽萍表示,郑志刚很进取,过往铺垫的事项,今年都进入了收成阶段,相较前两代保守的做派,郑志刚明显发展更多元化,更有创新。
随着今年5月恒基地产创办人李兆基宣布退位,香港四大家族均已完成接班,未来香港商业版图必然将由二代和三代改写。郑志刚的思考模式虽与传统香港商界不同,但保持着高度统一,那就是用年轻化思维逐渐渗透,最终在商业帝国的三层金字塔内部形成协同效应。这样的长远布局显然需要耐心,幸运的是,扎实的实业基础为文化基因的沉淀提供了足够的试错机会和时间差优势。正像郑志刚口头常说那句话,“就算失败也是为后来的创业成功积累的最好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