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商业Daily / 2025年8月24日
奢侈品的神话从来不是永续增长,而是周期的高涨幻觉。
Prada 近期股价徘徊在 40 港元附近,这不仅是回到十年前的股价,更是一种叙事的重置,资本市场正在冷静地发问,Prada 究竟是一个稳健的奢侈品,还是一个缺乏清晰未来故事的品牌矩阵。
过去10年,奢侈品的黄金时代让市场习惯了永续增长的幻觉,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更是把消费的未来提前透支。如今,当中国消费者转向理性、欧美市场趋于饱和,奢侈品的神话退去了资产保值的滤镜,重新暴露为一个依赖周期的消费行业。Prada 的股价下行,不只是对其自身的担忧,更是市场对奢侈品板块估值逻辑的修正。
Prada 的财务表现并非不堪。2025 年上半年,集团营收27.4 亿欧元,同比增长 9%,利润率保持稳健,现金流充裕。但数字背后的结构却令人担忧,Prada 主品牌零售额下滑 2%,而 Miu Miu 却猛增 49%。这意味着增长的重心从基石转向副牌,集团的核心价值并没有被强化,而是被稀释。
主品牌疲软,增长动能不再,而 Miu Miu 的狂飙,恰恰说明 Prada 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并非建立品牌的护城河,而是在追逐流行与社交热度。Miu Miu 的成功,是快闪式的时尚现象还是可持续的增长曲线,市场对此心存疑虑,资本希望看到的是爱马仕式的稀缺性,而不是依赖短期热度的爆款逻辑。
这种结构性的失衡,让 Prada 缺乏一个足够有力的叙事。
在资本世界,数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故事,爱马仕卖的是不可复制的手工艺,LVMH 卖的是并购与整合的帝国叙事,而 Prada 却还停留在运营改善和年轻副线崛起的层面,难怪市场要用公司市值逼问它,你的下一个十年故事是什么?
收购 Versace 的消息,给 Prada 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篇章,一个被资本和文化高度符号化的名字,能否在 Prada 的体系下重获新生,但问题在于,Versace 的困境不仅仅是财务上的亏损,更是品牌在现代奢侈品语境下的定位模糊。
Prada 如果接手,不仅是在买一家公司,而是在买一个需要重写的故事,这种赌注,既可能带来资本的惊喜,也可能成为吞噬现金流的黑洞。
因此,当Prada股价回到 2014 年的位置时,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两个时间维度的重叠。十年前,市场担心 Prada 能否走出渠道依赖,能否在直营化中找到平衡,十年后,市场担心的则是品牌的老化,担心 Prada 是否还能创造超越潮流起伏的文化壁垒。
Prada 的困境,其实也是整个奢侈品行业的困境,过去十年,奢侈品被神话成了资产的一部分,是一种可对冲经济波动的另类投资,但事实证明,奢侈品依旧是消费,而消费逃不开经济周期。
资本市场的冷眼提醒行业,当奢侈品不再能持续制造等待购买名单的幻觉,它就会迅速被还原为一门平常的生意。
Prada 现在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它要如何证明自己不是一个被动追逐潮流的时尚品牌,而是一个能为未来十年写下新叙事的奢侈品集团,如果答案不能尽快浮现,那么市场会用更低的价格来提醒它,资本的耐心从来不长。
Prada 的难题,可以归结为四重叠加,主品牌失速、叙事缺位、并购不确定性、行业下行周期,这让它成为奢侈品市场的夹心层,在资本眼中,不够稀缺,不够庞大,只能被定价在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