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头条网LADYMAX|时尚影响力媒体-专注报道时尚商业

深度 | 谁在为女性设计服装?

来源:时尚头条网责任编辑:Crystal时间:2025年10月15日 10:53

深度 | 谁在为女性设计服装?

在当下的时装叙事里,女性被看见的方式,依然往往由男性决定

作者 | Jeanine Zhao     编辑 | Drizzie

 

关于谁被看见、谁在叙述的争议,再次被摆上了台面。

 

在过去一季时装周这场声势浩大的创意更迭中,在行业内部权力格局之外的一个更深层的话题浮出水面。

 

纽约时报时尚评论人Vanessa Friedman在秀后一篇评论文章中指出,本季秀场上出现了一种隐藏、束缚、压制甚至抹去女性存在的集体倾向,这一论点引发行业广泛热议。

 

Vanessa Friedman的评论并非孤立的感受,有观点指出,本季巴黎时装周上,多位设计师的作品在视觉与叙事层面都显露出对女性身体的控制性演绎。这种演绎在当代语境中显得格外矛盾,因为时装曾是女性自我表达的媒介,却在部分秀场上被重新塑造成一种被规训的符号。

 

例如在Alaïa秀场上,创意总监Pieter Mulier以雕塑化的曲线重释女性身体,但一系列近乎紧缚的乳胶与针织连衣裙,被批评为对身体自由的象征性束缚。

 

Glenn Martens在Maison Margiela的第二次亮相中,模特的嘴被金属装置撑开,呈现出品牌标志性的缝线标识,试图强调品牌的前卫感,却令人为模特感到不适。

 

Jean Paul Gaultier的舞台上,紧身衣上印有男性裸体图案,被认为是一种带有男性凝视意味的反向投射。

 

尽管时装周上的那些极端造型多半不会进入零售环节,它们所引发的反思却指向一个更根本的现实,即谁在定义女性,谁又在讲述关于女性的故事。

 

深度 | 谁在为女性设计服装?

图左为Alaïa 2026冬春系列,图右为Maison Margiela 2026春夏系列

 

有不少观点认为,这些作品反映出一种典型的男性视角主导的时尚语言,女性的形象被抽象化、被重构,成为男性创作者探索概念美学的素材,而非主体性的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倾向在经济低迷与注意力竞争的双重压力下更加突出。品牌为了制造话题,时装秀被迫在视觉层面不断突破,但极端的创意,也更容易滑向对女性身体的客体化再利用。

 

正如卫报在评论中指出,在当下的时装叙事里,女性被看见的方式,依然往往由男性决定。

 

这一评论为后续的行业性别结构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具象的切入点,在时装屋的幕后,谁拥有定义女性形象的权力,正在成为一个被重新检视的核心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奢侈品牌经历了新一轮的创意总监洗牌,几乎所有顶级时装屋都更换了掌舵者。然而,在十余位新上任的创意总监中,仅有两位女性,Louise Trotter和Sarah Burton。前者接替Matthieu Blazy担任Bottega Veneta的创意总监,后者在Alexander McQueen的传奇离任后重返舞台执掌Givenchy。

 

时尚产业的性别不平衡早已不是新话题,但仍在每一次大规模人事更迭后反复被印证。

 

据统计,在目前的顶级时装品牌中,约85%的创意总监仍由男性担任。尽管Maria Grazia Chiuri在退出Dior后,被传出即将加入Fendi担任创意总监,但这一比例几乎与二十年前的行业结构无异。

 

在以女性消费为主的奢侈品市场,女性设计师的话语权依旧显得边缘化。 一位业内人士在本季评论中指出,行业的问题不仅在于男女比例,更在于创作权。时尚界中塑造女性形象的主导者,至今仍以男性为主。

 

深度 | 谁在为女性设计服装?

图左为Louise Trotter,图右为Sarah Burton

 

这种权力格局的延续,不仅影响了品牌的创作方向,也潜移默化地塑造了行业的视觉语言。女性形象在商业逻辑与男性视角的双重驱动下,被不断重写,却鲜有真正出自女性之手的版本。

 

正因如此,当Louise Trotter与Sarah Burton登上巴黎时装周的舞台,她们的出现不仅被视作新任创意总监的亮相,更被赋予了象征性的意义,一种女性视角重新介入时尚表达的可能性。

 

Louise Trotter在Bottega Veneta的首秀无疑是本季最受关注的时刻之一。她以极为克制的方式回应了当下时装界对女性气质的再思考,重拾品牌创立初期由女性主导的历史线索,将被忽视的女性叙事重新纳入Bottega Veneta的精神框架。

 

她在品牌档案中找到了灵感的源头Laura Braggion。这位在20世纪70年代末接管品牌的女性创意总监,曾带领Bottega Veneta进入美国市场,并与艺术家Andy Warhol合作拍摄短片Bottega Veneta Industrial Videotape,奠定了品牌早期的艺术基因。她的存在在品牌史中长期被淹没,却在Louise Trotter的手中被重新唤醒。

 

这一回溯不仅是对品牌遗产的致敬,更是一种女性设计师特有的叙事方式。她从女性的劳动、时间与感知出发,赋予工艺新的情感厚度。本季秀场上,精准剪裁的外套、以皮革与再生玻璃纤维打造的半裙、以及手工编织nappa皮革斗篷,展示了Bottega Veneta在工艺层面的极致与温度。一件斗篷的制作耗时4000小时,由50位工匠共同完成。

 

业内普遍认为,Louise Trotter的Bottega Veneta呈现了一种非叙事式的温柔力量。她没有以激烈的造型宣言来强调女性身份,而是以触感、比例与细节的调度,构筑出一种被压抑已久的柔性美学。正如她在采访中所言,服装是一种亲密的存在,它们贴身而居,她希望它们诚然坦率,不喧宾夺主。

 

深度 | 谁在为女性设计服装?

Bottega Veneta 2026春夏系列

 

这种女性创作者的视角,为Bottega Veneta带来了不同于前任的气质,不以权力彰显,而以理解抚平,不以符号建构,而以工艺叙事。在这个强调爆发力与话题度的时装季,她的沉稳罕见而沉勇。

 

与此同时,Sarah Burton在Givenchy的第二次亮相以1954年由瑞士摄影师René Groebli出版的摄影集The Eye of Love为灵感,该影集收录了其在蜜月期间为妻子Rita拍摄的作品,透过亲密关系表达女性身体之美。

 

Sarah Burton借此将时装重新拉回到情感层面,用触感取代视觉冲击,以细腻的身体感受回应这个被符号化过度的行业。她在采访中表示,她厌倦了结构,厌倦了夸张,想剥去层层外衣,回归肌肤本真。

 

整个系列以白衬衫和围裹式半裙为基调,强调布料在身体上的自然垂坠与运动的自由。她将面料处理得如同呼吸一般轻盈,几乎拒绝任何与权力相关的硬质线条。

 

深度 | 谁在为女性设计服装?

Givenchy 2026春夏系列

 

她的设计语言延续了她在Alexander McQueen时期的核心信念,即情感与工艺的平衡。她以更温柔的方式继承了Givenchy的历史优雅,将品牌的建筑剪裁软化为触感之美。这种转化本身,便是一种隐性的性别声明。

 

而业界也普遍对这一方向普遍给予肯定。因为这种低声的力量在当下的时尚语境中显得尤为珍贵,在一片追逐视觉爆炸与概念对抗的声浪中,她让女性的身体重新成为感受的主体,而非被凝视的对象。

 

放眼整个时尚产业,近年来消费逻辑也在悄然转向。过去几年间,行业进入一个极度矛盾的周期,奢侈品牌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制造视觉高潮,而真实的市场消费却显得谨慎而疲软。

 

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让消费者趋向理性,他们不再仅仅被秀场的宏大叙事吸引,更希望购买一件能够跨越时间、兼具功能与情感价值的衣服。这也解释了为何本季在巴黎时装周秀场之外,可穿性(wearability)成为反复被提及的关键词。

 

然而现实情况是,当话题性成为时尚产业新的货币,品牌如何在叙事与现实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创意总监担任着品牌创意CEO的角色,既要有引领创意方向的愿景,又要有整合资源的协调能力,还要有让观众能停下手中的滑动的营销天赋。每一场秀都被迫承担起营销事件的角色,对于刚接手品牌、被要求重塑愿景的设计师而言,这种压力尤为明显。

 

这种被算法裹挟的焦虑,迫使创意团队不断寻求新的刺激点,从而导致时装的形式愈发极端,甚至脱离现实穿着的语境。

 

纵使时装秀仍是品牌塑造世界观的最高舞台,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造梦的手段。他们在意的不只是品牌故事的浪漫叙述,更在意那件真正被穿在身上的衣服。材质的触感、剪裁的精度、工艺的细节,甚至是衣服与身体之间的互动,正在成为推动购买决策的核心要素。

 

在这一趋势下,一批由女性主导、以实穿性与感知力著称的品牌正在赢得市场与口碑的双重认可。The Row、Khaite、Totême、Kallmeyer等品牌在社交媒体的喧嚣之外,以低调的结构与高级的用料重新定义什么是当代女性真正需要的服装。

 

它们的成功不仅源于设计上的极简与克制,更反映出一种新的女性力量,一种不依赖夸张表达、而是通过对身体与情绪的深刻理解所建立的力量,一种能够将个性与日常生活共存的时尚表达。

 

曾主导Veronica Leoni担任Calvin Klein创意总监任命的顾问公司创始人Karen Harvey进一步指出,这场变革的核心并不局限于政策层面,而是文化层面的重塑。

 

越来越多年轻女性的收入正在超越同龄男性,增长的主要动力正来自中国、东南亚、印度与中东市场。因此,年轻女性以及多元背景群体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中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偏好和消费力同样在塑造着品牌的未来方向。

 

这意味着,在当下时尚行业权力分配不均的背景下,女性设计师在创作中所呈现的细腻与共情,正是对这种结构性失衡的一种现实回应。她们通过作品建立与消费者更深的情感连接,也在重新定义品牌与受众之间的权力关系。

 

在全新创意周期来临之际,女性没有冲向购物中心,而是先将目光回溯至一个问题,谁在解读女性。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